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現代賽德克巴萊 山地連精無聲擊殺

中央社/ 2015.11.01 00:00
(中央社記者呂欣憓台北1日電)山地交通不便且天氣變化大,作戰需求與平地不同。山地連訓練方式結合原住民狩獵方式,包括野外求生,製作吹箭、弓箭或陷阱等,利用無聲武器減損敵軍戰力。

台灣地形多高山與谷地,民國71年職掌後備動員的台灣軍管區司令部在台灣山地鄉中成立山地後備連。山地連訓練方式以淺山守備、深山固點方式實施,結合山地戰技課程以達成任務。

無具野炊是山地求生基本功,學習如何取水、尋找食物,利用周遭環境材料生火煮飯。此外,掌握天候變化、地形和路線,在孤立無援飢寒交迫狀況下沉著面對,心理抗壓能力也是訓練重點。

戰技部分,結合原住民狩獵技術,學習製作弓箭、吹箭甚至設置陷阱,都可打擊敵人戰力。

後備司令部尖石鄉山地連長錢清才表示,有聲武器效果較好,但易暴露位置,弓箭是無聲武器,可秘密擊殺敵人,射程可達20到30公尺。

原住民狩獵小動物的吹箭也可自製,錢清才說,吹箭射程在10公尺以上,一般人可吹10到25公尺,肺活量大可吹30到40公尺。

另外,山地作戰還要學會設置陷阱,如「橫掃悶棍」,利用削尖的樹枝和竹子做成武器,如果敵人踩到機關,竹子立刻彈出,削尖的樹枝會從人的小腿部掃過,殺傷力強大。

錢清才表示,陷阱多使用桂竹,韌性強、彈力大,才有橫掃敵人作用。陷阱上的尖刺要削得夠尖,太鈍就無法擊傷敵人。

錢清才說,山地作戰,敵人突擊時,不是大部隊,而是3到6人小部隊,如果陷阱讓1個人受傷,最少要2個人照顧傷兵。陷阱目的不是殺死敵人,而是讓敵人受傷,減損敵方戰力。

山地連兵源來源是各地山地青壯後備軍人,透過當地地形熟悉度及各種特殊戰技,只要戰爭發生,這支部隊就要負起保衛家園重責大任。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