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av 九淺一深

相隔一甲子 盛世唐三彩首度重逢

民生@報/陳小凌 2015.10.21 00:00
【文/陳小凌】兩岸洛陽唐三彩,歷經一甲子離散到合璧的流轉歲月,今年11月底將首度在台北聚首合體展出。今年正值國立歷史博物館創建60週年,「盛世風華—洛陽唐三彩特展」將以異時限與同時限兼容的視野,歷史性與工藝面並具的旨趣,揭祕洛陽唐三彩的發現始末,敘事唐三彩的人文風情,描繪唐三彩的異域色彩、體現唐三彩的工藝風華。

國立歷史博物館張譽驣館長表示: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前夕,河南省為搶救省內文物免於戰亂破壞,輾轉從重慶搶運38箱文物抵臺。1956年國立歷史博物館成立,教育部撥交這批原屬河南博物館(河南博物院前身)之文物,成為最早入藏且至為重要的館藏基礎。

這批河南文物包括銅器、陶器、玉器、織錦、甲骨、書籍碑拓等類;其中20世紀初期出土於洛陽地區的唐三彩陶器,是1927年河南博物館成立後,有感於出土文物的大量損毀與流失之隱憂,遂進行大規模收藏與徵集的文物,極可能是隴海鐵路汴洛段修建工程進行時,在毀損的古墓中所發現者。

這批三彩文物品質精良,品類多元,含括了文武官俑、天王、鎮墓獸、動物俑與器皿等,甚而與大英博物館的唐三彩藏品齊名於世,兼具研究性價值與歷史性意涵。也見證史博館與河南一甲子的歷史情緣。

此次迎接60週年館慶,史博館特與河南省文物局、財團法人鴻禧藝術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盛世風華—洛陽唐三彩特展」,展出兩岸唐三彩各60件,除史博館館藏唐三彩外,更包括河南省洛陽博物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博物院、鞏義博物館等單位首度來臺展出的人物俑、動物俑、殉葬器具、生活器用,以及三彩窯址發掘出土的窯具與模具等,其中不乏河南省一級三彩精品。

張譽驣館長指出:唐三彩是一種流行於唐代的多彩釉陶器,由於它的釉色以黃、白、綠或黃、褐、綠三種色彩為基本釉色,因而被稱為「唐三彩」。但事實上,它的顏色多達6、7種,「三」是取其多的意思。其胎體多為模製,經素燒成型後施釉,彩釉所含鉛元素熔點低,在二次入窯燒製過程中發生窯變,呈現出釉色富麗、豐潤飽滿、霞彩滿天的美感。

唐代盛行厚葬制度,唐三彩主要流行於高宗至玄宗時期的長安、洛陽二京,主要作為隨葬明器,大致可分為器皿類、俑類、模型類、玩具類、建築構件類等五大類,是盛唐社會生活和風俗觀念的反映。

而唐三彩的發展歷程也與唐代國勢的興衰起落十分吻合。唐三彩起於唐高宗年間,盛於玄宗開元時期,到了天寶年間逐漸式微,安史之亂後大唐國勢走向衰敗之途,經濟蕭條,民間厚葬習俗消退,唐三彩製作工藝也隨之一蹶不振。作為唐代陶瓷工藝的新品類,唐三彩在造型、裝飾、色釉和燒製等面向,均獲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形成了絢麗多彩、矯健雄渾的藝術風格,它與同時代的文學、繪畫、書法、雕塑、建築等藝術形式交互輝映,共構大唐帝國的盛世景象。

圖說:洛陽博物館藏的三彩陶枕。史博館提供。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