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罹癌≠斷後!癌男凍精15年後喜得女

華人健康網/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 2015.10.16 00:00

罹患癌症也能保有生育權!國內每8名新診斷的癌症病友中,就有1人年齡處於育齡階段,治療時常陷入「生存」和「生育」的兩難。不過,1名罹患淋巴癌和舌癌的男子,因前往美國求學時有做好「凍精留後」的準備,順利於15年後透過人工生殖技術的幫忙一舉得女,人生和家庭變得圓滿。

罹患兩種癌症的王先生Rick,因16年前冷凍精子,順利在癌症治療後透過人工生殖技術的協助,迎來女兒的出生。(攝影/駱慧雯)

癌症治療折損生育能力 15年前冷凍精子「留後」

1999年,當時24歲的王先生Rick在美國求學,被診斷出罹患非何杰金氏淋巴癌,且聽從美國醫師的建議先「冷凍精子」,保留生育的機會,接著再進行治療,沒想到治療過程不太順利,癌症復發,最後經多次放療和異體骨髓移植才穩定控制癌症,可惜生育能力已無法再回復。

命運總愛折磨人,Rick甚至在2008年回台探親時又發現罹患舌癌。幸運的是,Rick在接受舌癌的局部病灶切除手術和治療後,健康狀態穩定,決定和結婚1年的妻子回台定居,並於2013年興起生兒育女的念頭,因此花費半年時間,將「冷凍精子」從美國運送回台,配合人工生殖技術,終於在2014年9月迎來女兒的出生,開心當爸爸!

生存?生育?育齡癌友陷入兩難

根據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報告,2012年初次診斷為癌症的9萬6694人中,約12%、1萬1649人年齡小於45歲,也就是說,每8名新診斷癌友中,就有1人處於育齡階段。隨著癌症存活率逐年攀升,罹癌年齡逐年下降,能不能「生」成為育齡癌友的重要課題。

陳信孚醫師(左)和王正旭醫師(右)呼籲腫瘤科醫師「主動告知」、生殖科醫師「主動說明」及癌友「主動查詢」,打錯癌友不能生育的迷思。(攝影/駱慧雯)

癌症希望基金會花費2年時間針對育齡癌友和醫師進行訪談,發現「不一定要生小孩,但還是希望能保存生育能力」是多數癌友的心聲;而絕大多數醫師以讓患者「保命」為首要考量,常主觀地幫癌友判斷需不需要談生育保存的問題,以致於許多癌友無法瞭解治療對生育能力的影響程度,也不一定知道自己有選擇生育保存的權利。

罹癌≠斷後!醫病主動,癌友好孕非難事

罹癌不等於斷後!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醫師表示,癌症威脅是影響生育選擇的主因,但是並非所有癌症治療都會影響生育能力。針對有機會保留生育能力的癌友,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早在2006年就提出癌友生育保存的建議,提到臨床醫師應將癌友的「生育保存問題」納入病歷中,及早和育齡癌友討論,主動說明治療計畫是否會影響生育能力,以及生育保存是否會降低癌症治癒的機率,且協助轉介諮詢生育專家等,盡可能幫癌友留下日後生育子女的機會和希望。

台大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信孚則表示,目前癌友生育保存的方法很多,男性可以藉由精子冷凍、放療時避開生殖器官;女性可以做胚胎冷凍、卵子冷凍、卵巢移位,或放療時避開生殖器官。建議有生育意願的育齡癌友,治療前和醫師充分討論生育保存的可能性和準備時間,替自己保留「留後」的希望。

癌症希望基金會也呼籲腫瘤科醫師「主動告知」、生殖科醫師「主動說明」及癌友「主動查詢」,強調只有病人自主、醫病合作,育齡癌友好孕,並非難事。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132/29248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