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30畫家「群氓」看板向社會發聲

民生@報/陳小凌 2015.10.15 00:00
【文/陳小凌】三十位台灣中新生代畫家,以「群氓」之聲,在台北市街道、高架橋旁、大樓樓頂等處,以看板圖繪作品,將藝術介入社會,也是一個社會性的實踐計畫。透過城市臨時性的大型媒體,向社會吶喊,宛如一個巨大的擴音器。

「群氓之聲」預計以一年的時間,透過「我的藝術宣言」、「時代的窗」及「那些遺落過去」三階段的策劃與實施,分別從自我認同、社會、歷史三個議題,提供城市軟性對話的可能。除了改置刻版商業廣告模式,提醒公眾對城市中習以為常的城市景觀,藝術家亦可藉由思考此媒體特質,思考如何對大眾自我行銷,進行公共意見的傳遞與對話。

策展人黃義雄說:「首部曲:我的藝術宣言」這經由視覺所引發的聲音,由三十位藝術家率先發聲,民眾可以在台北市的街道、高架橋旁、大樓樓頂、車水馬龍間不經意遭遇到這些作品,體驗到不一樣的風景。

藝術家莊普的《波多解衣留下色情,我們留下藝術》,藉由台北捷運公司波多野結衣悠遊卡事件的時事,拼組蓋了藝術家個人印記的三萬張波卡照片,幽默了公眾,也幽默了藝術自身;《台北妳有幾多愁》藝術家黃銘哲用創作中慣用的「眼」,愁腸地看著台北的紛擾。陳慧嶠以《愛》作為導引,讓人勇於踏過生存的恐懼,解放內在的自由。

何孟娟《感謝您的尊重,讓我可以享受,成為自己》鼓勵尊重每個人的不完美,享受成為一個不完美的自己。陳依純《生存拳》讓承載著辛苦生存的我們,在薛佛西斯式的宿命中繼續奮戰到底。許惠晴仿電影海報的視覺呈現,揶揄現代人帶著面具掩飾真正自己,看著每個人臉上的「人為」「肖笑」,令人唏噓不已。陳永賢以ApaKabar !(你好我好)一句東南亞移工一天開始的簡單問候語ApaKabar !,凸顯了這些離鄉背井的勞動者如何以語言作為介面連接在地生活,蘊含出外籍勞工與台灣日常生活的溫度。

「群氓之聲」期待觀者關注在城市事務的對話,活動獲台灣文平台發展基金會、文化部iMatch文創咖啡廳平台、資策會MIC資助。

圖說:新北市高架橋看陳慧嶠作品《愛》。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