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身體在求救!9種疼痛警訊停看聽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時報文化 2015.10.15 00:00

人的一生與「疼痛」脫離不了關係。對人體而言,疼痛是一個警訊,提醒你身體的某個部位可能出現一些問題或病變,要想辦法解決或求醫才行。但是,對於一些已長期受到疼痛所苦的病患來說,痛已不是一種警訊,而是一種「折磨」,是比疾病本身還要可怕的東西。這種永無止盡的痛楚,若非親身經歷,實在很難體會。

如果沒有妥善治療疼痛,病人的生理和心理都將受到嚴重的折磨,無心工作進而失業,物質與精神雙方面都將受到巨大影響,甚至衍生惱人的家庭問題。對社會而言,這變成是一種成本,也是代價…。

短暫的疼痛,可能吃個止痛藥或休息幾天就會復原;然而長期的疼痛,例如癌症或帶狀皰疹所帶來的疼痛,若未積極正確地治療,它可能就會跟著你一輩子,可說是無止境的惡夢,輕者造成病人長期性的焦慮、失眠、易怒,嚴重者可能會讓病人出現自殺的傾向,負面影響實在不容輕忽。

疼痛有時不只是簡單的症狀,而是身體發出的求救信號,忽視它可能會致命,《華人健康網》與《時報文化出版》共同推出《趕走疼痛》新書,提醒您以下幾種疼痛,一旦出現便需要立即就醫。!

【疼痛1/頭痛】

症狀:頭蓋肌肉收縮,導致出現悶痛或刺痛感。

警訊:腦出血(顱內出血)、腦梗塞、腦腫瘤以及腦炎等。

治療:導致腦梗塞的原因很多,因為心臟病而形成血栓(血塊),出現心房細動等心律不整的人,就容易得腦梗塞。此外若是患有高血壓、屬於膽固醇質較高、動脈硬化、糖尿病的人,也需要特別注意,因為腦出血的最大原因就是高血壓。只要腦出現動脈瘤,就可能引起腦出血,這時一定要好好控制血壓,加以預防。

【疼痛2/短暫性胸痛】

症狀:就像被一塊大石頭壓了一下,有時伴有莫名的恐懼。

警訊:

心絞痛或心肌梗塞。

這種疼痛的持續時間很短,但需要立即就醫。心臟病發作在首次症狀出現3~4個小時內的死亡率高達50%。

治療:醫生會根據檢查結果,並結合患者自身情況,決定藥物治療、介入治療或是心臟搭橋手術。

【疼痛3/腹部劇痛】

症狀:一般感覺是腸如刀絞、胃如針紮、肚子裡好像有子彈穿過等。

警訊:

胃腸穿孔、闌尾炎、胰腺炎或膽囊發炎。

如果疼痛位於右下腹,白血球升高,那麼可能是闌尾炎;如果疼痛位於上腹部,白血球升高,可能是胃穿孔、膽囊炎引起的疼痛;如果是胸骨下方疼痛,血液中的某些消化酶含量升高,那麼可能是胰腺炎在作怪。

治療:這些器官一旦發生嚴重的感染可能會致命,所以要趕緊去看醫生。

【疼痛4/腹股溝急性劇痛】

症狀:就好像腰部以下部位被人踢中了,有時會伴隨腫脹感。

警訊:

睾丸扭轉或附睾炎。

如果睾丸扭轉在4~6個小時內接受治療,通常可以挽救;12~24個小時後,有可能錯過治療時機。

治療:泌尿外科醫生能夠熟練地透過外科手術解決睾丸扭轉。如果僅僅是附睾感染,服用抗生素治療即可。

【疼痛5/背部激烈疼痛】

症狀:腰骶部出現撕裂疼痛,無論是熱敷、休息或服用止痛藥等都無法緩解。

警訊:

動脈瘤擴張或破裂。

如果不是外力引起的,突然的劇烈後背疼痛,可能是動脈瘤擴張或破裂的跡象。其中最嚴重的是腹主動脈瘤,危險性非常高,如果破裂,患者會在幾分鐘內死去。

另一種可能是腎結石,會讓人痛不欲生。

治療:通過斷層掃描確定動脈瘤的情況,醫生會根據患者實際情況採取內科保守治療,或外科手術治療。

【疼痛6/大、小腿腫脹疼痛】

症狀:小腿出現的腫脹、壓痛和發熱感就好像是被慢火從裡到外烘烤一樣。

警訊:

深靜脈血栓。

由於小腿靜脈被堵塞,所以會有疼痛和腫脹。

治療:按摩揉搓會很糟糕,因為它可能會讓大的血液凝塊跑到肺裡,造成致命性後果。醫生多半會用藥物來溶解血栓,或是用介入或外科的方法治療。

【疼痛7/持續的腳痛或小腿疼痛】

症狀:休息、服用止痛藥均無效。

警訊:

應力性骨折(骨裂)。

如果平時運動過多強度過大,骨骼沒有機會癒合,久而久之就會出現。

治療:在骨裂癒合前要停止所有運動,及時就醫,情況嚴重的需要打幾周石膏。

【疼痛8/排尿疼痛】

症狀:專指排尿時出現的劇烈疼痛,尿液有時還帶有鐵銹色。

警訊:

膀胱感染或膀胱癌。

疼痛和血尿是膀胱癌的典型症狀,及早發現,治癒的可能性很高。

治療:驗尿能排除細菌感染,如果是膀胱腫瘤,可以透過手術治療,或接受放療和化療。

【疼痛9/夜間疼痛】

症狀:早期會出現骨和關節疼痛或腫脹,經常在夜間疼痛感加強且不一定與活動有關;疼痛可以是持續鈍痛或只有在受到壓迫時感覺疼痛。

警訊:骨肉瘤、骨癌、生長痛。

治療:平時總會感覺骨頭痛,尤其是在夜間時痛感更劇烈的人,身體肯定是出現了問題,要趕快到醫院檢查,千萬不要忽視這些小細節。平時也可以服用一些溫和的中藥調節免疫力,增加身體對疼痛的耐受力。

本文出自時報文化《趕走疼痛》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145/29219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