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人活著就要動 避免血栓找上你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朱姵慈 2015.10.13 00:00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朱姵慈)現年32歲的顧先生,全身多處從腳到頭發生多處靜脈阻塞,他早在17歲時就因為腰痛就醫,發現腎臟栓塞,經過治療病況緩解後出院,本以為只是偶發事件,但兩年後又因為咳血求診,診斷為肺栓塞,因為反覆發生血栓,且家族中也有人有相同的問題,進一步檢查發現他的凝血調控功能異常,診斷為抗凝血酶缺乏,在給予抗凝血藥物治療後,狀況穩定後出院,因病人自身認為已無大礙,便沒有回門診繼續追蹤;但在民國94年23歲時,又發生上腸系膜靜脈栓塞、門靜脈栓塞以及脾靜脈造成小腸缺血併發腸壞死,不得已只好將壞死的腸子切除,一番折騰後保住性命,開始長期使用抗凝血劑,預防不正常的血栓形成。

彰基醫院血友病醫療暨血栓中心主任沈銘鏡教授表示,血栓就是血管(包括動脈或靜脈)阻塞不通。動脈血栓包括腦中風、心肌梗塞及末稍動脈阻塞等;靜脈血栓則包括深層靜脈栓塞、肺栓塞及門靜脈栓塞等;下肢深層靜脈栓塞在臨床上很常見,其症狀包括下肢腫脹、疼痛以及患處皮膚變褐色等。檢查時會出現大小腿壓痛、單側水腫、發熱、皮膚變褐色以及表層靜脈擴張的現象;大腿近端的深層靜脈血栓常會脫落流入肺部,引起肺栓塞,嚴重時還會導致嚴重血液循環障礙、下肢壞死,如果發生大量肺栓塞常會導致休克而死亡。

臺灣地區遺傳性靜脈血栓好發症的主要病因是S或C蛋白缺乏或者缺乏抗凝血酶,沈銘鏡醫師的研究指出,不明原因的靜脈血栓症約有50%是先天性遺傳,另外一半則不知道原因。凝血功能異常的病人身上,一旦身體處於某些可能造成血液滯留或是傷害時,身體無法良好地調控凝血功能便會造成可怕的併發症。今天是「世界血栓日」,沈銘鏡醫師表示,目前血栓的主要治療方法是服用抗凝固劑,可以有效控制血栓惡化。然而,人要活就要動,「不動」才是造成血栓的主因,「活動」也是防治血栓的重要方法。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3624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