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從太魯閣到敦煌 三新作世界首演

民生@報/陳小凌 2015.10.13 00:00
【文/陳小凌】當台灣東部的太魯閣遇見敦煌,兩個具有壯麗景觀及豐沛歷史的地點,18日將在國家音樂廳中激盪出什麼音畫?臺灣國樂團秉持「用音符描繪寶島、用樂聲承繼傳統、音樂與土地對話、述說臺灣真美好」,此次將世界首演委託台灣三位作曲家創作,共譜太魯閣風情。

亞洲作曲家聯盟主席、曾獲兩次國家文藝獎的潘皇龍教授;前臺北市立國樂團指揮、現為知名指揮家及作曲家的李英;獲得第22屆傳統與藝術類金曲獎最佳作曲人獎、現旅居美國為專職作曲家的張瓊櫻,分別以花蓮太魯閣的山、水、景點創作了《太魯閣風情畫》、《祠》、《流水聆》三首作品。

「我曾經親自走過一趟太魯閣!同時上網搜尋太魯閣國家公園相關資料,希望除了奇山異石、風景壯麗、山明水秀的舊日印象外,也對它的原始步道、以及它背後所蘊藏的風土人情,充滿了驚奇。」潘皇龍說:樂曲除了描寫太魯閣的壯麗風景外,也述說了山水中蘊藏的風土人情。

另一方面更針對音樂學家吳榮順教授提供有關太魯閣族的樂舞曲調,詳加分析比較,「我設計了三種互為因果的音高結構,及三個「骨幹和弦」(類音階調式或音列)。調式A:以太魯閣族慣用的四聲音階為基礎,加入倒影並逐步延伸擴展。三個「骨幹和弦」得因需要截取片段、移動位置、潤飾加花,省略或重疊、增值或減值;倒影或逆行,橫向擴充或縱向堆疊,鑲嵌在太魯閣族部分樂舞輪廓中。」《太魯閣風情畫》更深入瞭解斯土斯民的音樂風格與人文意涵。

李英的『祠』引用了原住民充滿活力與動感的「除草歌與豐年祭」歌謠素材,描繪出太魯閣壯闊險奇的峽谷風光及當時築路人的開拓奮鬥;結尾引用詩人余光中與楊弦合作的現代民歌經典「迴旋曲」,昇華地詠嘆當時闢建中橫公路殉職的築路英雄。

張瓊櫻的『流水吟』,以花蓮太魯閣之立霧溪為創作發想,融合人聲及太魯閣族之傳統古調、音高結構和節奏型態,將立霧溪的動與靜、豪氣奔騰與涓涓細流等不同形貌,轉化至音樂呈現。同時引用清代川派琴家張孔山的弟子歐陽書唐於《天聞閣琴譜》中談論傳統古琴曲《流水》之意境,作為創作架構藍圖。

音樂會中,臺灣國樂團還將演出以描繪敦煌自然景觀、人文歷史及藝術的三首樂曲,分別為:由中國一級作曲、指揮家景建樹的作品《莫高風鈴》;西安音樂學院副院長、著名的作曲家韓兰魁教授作曲的《月牙泉的故事》;以及在2005年榮獲「當代中國電影音樂特別成就獎」、現任中國電影音樂學會會長之趙季平先生的作品《飛天》,帶領觀眾穿越時空,體驗敦煌古城的一景一物。

這次音樂會特邀大提琴家張正傑、原住民女聲阿穆依.穌路,「2015琵琶好聲音」優勝者梁家寧攜手與臺灣國樂團聯演。

圖說:資深作曲家潘皇龍談創作。陳小凌/攝影。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