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柱之所以在總統提名寶座風雨飄搖之際,仍困獸猶鬥,主張要「黨內兩岸政策辯論」,也是看準朱立倫敗選後辭職,她仍能以路線領袖之姿,重新成為黨主席寶座的競爭者。不管統獨或保持現狀,各種主張無所謂正不正當,但在現在的台灣,洪秀柱在張亞中等統派學者把持下,顯然很可能將國民黨邊緣化。 洪秀柱參加國民黨總統初選時,青年朋友幫她成立了一個「晴天蝸牛」網站。但洪秀柱不知道,其實蝸牛喜歡的是陰暗潮濕的環境,會跑到晴天太陽底下,只有一種情況,就是被一種叫做「雙盤吸蟲」的寄生蟲附身,身不由己。 雙盤吸蟲在進入蝸牛的消化系統後,會入侵蝸牛的觸角。此時蝸牛的中樞神經受到吸蟲的控制,不再有自主行動能力,而成為活生生的「殭屍」。在吸蟲的操縱下,觸角變成顏色鮮豔、看起來像小蟲子的管狀物,蝸牛則失去「避光」的本能,朝光亮處移動,吸引鳥類來啄食。等鳥兒把蝸牛下肚,吸蟲回到鳥兒肚子裡,混在鳥糞裡被排出,再被其他蝸牛吃下肚,重新循環。 從被國民黨提名前,洪秀柱身邊就聚集一群以張亞中、謝大寧等人為首的統派學者。這群人很早就擬訂了一個選舉戰略,也就是此次選舉,是統、獨的理念之爭,而與勝選與否無關。假如洪秀柱能勝選最好,就可以國家力量力推統派主張。就算是敗選,也可以將洪秀柱拱上國民黨主席的寶座,以國民黨中央為基地,推動其統一的政治理念。 由於洪秀柱本人意識型態本就偏統,選舉過程中,張亞中等人又不斷對缺乏基本政治判斷的洪秀柱「洗腦」,使得洪秀柱對張亞中等人的看法深信不疑。加上洪秀柱對於從一開始就挺她的張亞中等人具有革命情感,在洪秀柱競選總部,這批人已經成了影響力最大的幕僚群。 如果洪秀柱是「蝸牛」,那麼張亞中等統派學者就是洪秀柱的「雙盤吸蟲」。他們第一階段目的,是讓洪秀柱成為藍軍共主,至於選舉結果如何,並不是最重要。第二階段,則是讓洪秀柱成為國民黨主席,張等人成為把持黨務的要角。因此在他們眼中,馬英九的「一中各表」、「不統不獨不武」,其實也是「台獨」,是他們必須消滅的對象,因此第一階段的「一中同表」,用來取代「一中各表」,就是要徹底改變國民黨的兩岸政策論述。 儘管洪秀柱在這個階段的企圖,很快的因為黨內反彈而打住,但洪秀柱本人從未放棄過「一中同表」,只是「借殼上市」變成「深化一中各表」而已。一旦洪秀柱掌握國民黨機器,「一中同表」捲土重來,將是可以預期的結果。 但在暫時不提「一中同表」後,洪秀柱選情仍未見起色,她身邊的統派學者逐漸著眼到大選之後,因此再鼓動洪秀柱拋出「終極統一論」。而「終極統一論」的矛頭,就是指向國民黨內的「反急統者」。洪秀柱及其急統幕僚群的努力,雖未能獲得黨內實力派的支持,卻成功吸引諸如愛國同心會、中華統促黨等「急統」團體,以及深藍統派基層選民的支持。這群人未必能左右選舉結果,甚至對選舉是減分而非加分,但在選後的黨主席之戰裡,卻足可扮演「衝組」的角色。 我們可以想像一個場景:選後國民黨大敗,國民黨當權派全部被趕下台,手中握有親衛軍的實力派只剩洪秀柱。然後她登高一呼,入主黨中央,「一中同表」、「終極統一」成為國民黨的主流意見。剩下不願支持其主張者,不是改變自己看法以求立足國民黨,就是退出黨的核心,再不然就是另組「台灣國民黨」,國民黨分裂在即。 洪秀柱之所以在總統提名寶座風雨飄搖之際,仍困獸猶鬥,主張要「黨內兩岸政策辯論」,也是看準朱立倫敗選後辭職,她仍能以路線領袖之姿,重新成為黨主席寶座的競爭者。此一「黨內兩岸政策路線辯論」的建議,早就在今年六月,就由張亞中提出,所以毫無疑問,這又出自統派學者的手筆。這也印證在洪秀柱及其派幕僚群眼中,選舉贏不贏不重要,重要的是保有這個路線,才能在日後主席爭奪戰裡,留下資本。 不管統獨或保持現狀,各種主張無所謂正不正當,但在現在的台灣,洪秀柱在張亞中等統派學者把持下,顯然很可能將國民黨邊緣化。這樣的後果,朱立倫等國民黨黨內實力派人物當然不會不知。這已經不是一次選舉成敗的問題,而是選後國民黨的存亡問題。換不換柱,也不再只是選輸選贏、立委有幾席,而是保護國民黨能在主流政黨裡是否仍能有一席之地的問題。 這恐怕才是國民黨堅持「換柱」的最主要原因,只是可能連洪秀柱也並不自知。因為蝸牛不是問題,晴天也不是問題,但晴天大太陽底下,蝸牛還踽踽獨行,就是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