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今天揭曉,得獎者為白俄羅斯作家亞歷塞維奇(Svetlana Alexievich),她有一半烏克蘭血統的亞歷塞維奇,擅長紀實文學,代表作品有「車諾比的悲鳴」、「最後一個證人」等。
亞歷塞維奇1948年出生於白俄羅斯,明斯克大學新聞學系畢業,她曾於數個地方報社擔任記者,後來在明斯克擔任尼曼文學雜誌的特派員。她用與當事人訪談的方式寫作敘事文學,紀錄了各項重大事件,包括二次世界大戰、阿富汗戰爭、蘇聯解體以及車諾比事故。
她的作品曾多次得獎,其中包括瑞典筆會為了表揚作者的勇氣與尊嚴所頒發的獎項。她的著作「The Boysof Zinc」解構了關於阿富汗戰爭的迷思,在經濟改革後不再被視為禁書,該書遭到軍方跟共產黨的抨擊,1992年,亞歷塞維奇在政治法庭接受審判,後因國際人權觀察組織的抗議而中止。
她的獨立報導和批判風格使得她與亞歷山大.盧卡申科的白俄羅斯政府關係不佳,獨立新聞活動受到政府壓迫。她曾被指控為中情局工作,電話遭到竊聽,也不能公開露面。2000年,她受到國際避難城市聯盟(International Network of Cities of Asylum)的協助,現居巴黎。
台灣僅出版過亞歷塞維奇的「車諾比的悲鳴」(Voices From Chernobyl),她訪問上百位受到車諾比核災影響的人,將這些訪談以獨白的方式呈現,鉅細靡遺的寫實描繪,使這場悲劇讀起來像世界末日的童話,人們坦白地述說著痛苦,細膩的獨白讓人身歷其境卻又難以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