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大谷翔平 徐名駒 鼎泰豐

陸資收購台灣電子業漸成燎原

美麗島電子報/郭正亮 2015.10.05 00:00
筆者以為,目前浮上檯面的陸企收購台灣電子業,恐怕只是星星之火的胎動而已,隨著大陸紅色供應鏈的衝擊加大,以及台灣電子業的經營困境更加惡化,明年起掀起的台灣上市公司拋售潮,恐怕會有如燎原之勢,台灣新政府必須因應新情勢,及早做好準備。 9月22日,深圳上市的廣東風華高新科技宣佈將以每股29.8元(前天收盤價23.7元,溢價25.7%),收購台灣二線晶片電阻廠光頡科技35-40%股權,總金額將近14億元台幣,消息一宣佈,光頡股價隔天立刻漲停到底。風華高科的高價競標,讓同時也參與競標的光頡第三大股東智寶(屬國巨集團)不得不知難而退,光頡最大股東光磊也樂得把握機會,及時出讓17.3%全部股權。 財金文化董事長謝金河10月1日在臉書以「買台灣比打台灣便宜」為題,直言「陸資買台灣企業風潮,可能在未來幾年會前仆後繼」,主因有三: 一、不管是取得技術或出口市場,收購台灣企業都是大陸電子業最方便、最迅捷的產業升級策略。以風華高科為例,原本就是大陸最大的被動元件廠,目前已經全力進軍低階厚膜電阻,一旦成功入主光頡,將取得高階薄膜電阻技術和產能,並切入歐洲和美國市場。台灣業界普遍認為,一旦風華高科成功整合光頡,未來可望成為國巨集團勁敵。 二、大陸高科技公司的本益比遠比台灣高,加上大陸國有銀行力挺,資金成本非常低廉。以風華高科為例,儘管今年股價從人民幣19.35元跌到6.85元,本益比仍然高達52.7倍,市值高達人民幣56.07億元,相形之下,光頡本益比只有10倍左右,原本有意競標的智寶、乃至背後的母公司國巨集團,也同樣受困於台灣低迷已久的資本市場,根本不可能拋出類似風華高科25.7%的溢價收購。 三、由於台灣經濟長期低迷,目前上市公司已經有高達三分之一低於淨值,加上各界普遍看壞未來台灣股市,台灣上市公司對陸資或陸企來說,已經處於相對便宜、值得收購的歷史低點。更重要的是,隨著大陸反腐打貪,大陸很多「問題資金」或「問題企業」更可能從大陸和香港加速逃出,改以大陸更加鞭長莫及的台灣作為轉投資避風港。 事實上,早在2012年11月19日,廈門三安光電就曾宣佈以5億元台幣,取得台灣第二大LED晶片廠燦圓光電19.77%股權,成為燦圓第一大股東,目的是取得燦圓相關LED晶片專利200多項,以及將近100台MOCVD產能。這個震撼台灣LED業者的收購案,當時也引起很大爭論,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最後在2013年8月29日審查通過收購案,附帶要求三安光電「不得要求轉移相關專利、不得進行人才挖角、不得要求介入取得經營權及不得要求技術移轉,以維護台灣產業環境健全發展並保障業界技術優勢」。對LED業界來說,投審會的附帶條件,形式意義顯然大於實質意義。 2014年4月15日,深圳立訊精密宣佈,透過兩次香港投資公司ICT-LANTO Limited收購(總金額6500萬人民幣),已經持有台灣連接器二線大廠宣德科技24.76%股權。立訊對宣德的平均收購價不超過26元台幣,宣德卻在消息傳出之後,一路飆升到46.8元,讓台灣二線廠商更加充滿賣出誘因。 立訊精密的傳奇性崛起,更可看出這一波大陸紅色供應鏈企業來台收購的來勢洶洶。創辦人王來春原本只是富士康電子插件工廠的女作業員,儘管只有高中畢業,但在富士康任職10年之後升到課長,1999年決定與哥哥出資買下香港立訊,並在大陸設立工廠從事來料加工,最大客戶也是富士康。不過15年,立訊精密透過上市募資和不斷併購,竟然崛起成為市值超過2000億元新台幣的大陸連接器龍頭,市值比台灣最大連接器對手正崴精密高出6倍!大陸崛起的立訊精密,如今跨海來台收購台灣連接器二線大廠宣德,正崴的未來處境恐怕還會更加艱辛。 從2012-13年三安光電收購燦圓光電,接收台灣LED晶片專利和產能;到2014年立訊精密收購宣德科技,進一步提升連接器龍頭大廠地位;到2015年風華高科收購光頡科技,進一步挑戰台灣被動元件龍頭國巨集團,都可看出大陸紅色供應鏈的迅猛崛起,已經不只是在大陸和國際市場,以廉價產品衝擊台灣電子業,更進一步透過大陸政府融資和大陸資本市場的廉價資金,開始全面收購台灣電子業。 筆者以為,目前浮上檯面的陸企收購台灣電子業,恐怕只是星星之火的胎動而已,隨著大陸紅色供應鏈的衝擊加大,以及台灣電子業的經營困境更加惡化,明年起掀起的台灣上市公司拋售潮,恐怕會有如燎原之勢,台灣新政府必須因應新情勢,及早做好準備。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