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總統出席抗戰影展特映會 盼國人記取先烈犧牲奉獻
(軍聞社記者郭家良臺北3日電)馬英九總統今日前往光點華山電影院出席「抗戰勝利70週年紀念影展:《英烈千秋》電影特映會」,講述主角張自忠將軍抗戰期間的英勇事蹟,並向與會者說明我國抗戰的艱苦歷程,盼國人能記取先祖英烈在抗戰期間的犧牲與貢獻。
馬總統由文化部次長陳永豐、「中華民國退伍軍人協會」秘書長金國樑及電影《英烈千秋》導演李行、資深演員柯俊雄、甄珍等人陪同出席此場特映活動。
馬總統於觀影後表示,他是在40年前第一次觀賞這部電影,在多年後再次觀賞,依然讓他「含淚看完、深受感動」,今年是中華民國對日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70週年,政府特別舉辦多項紀念活動,目的不是在歌頌勝利,而是在譴責侵略、促進和平,同時盼能藉此喚醒國人對抗戰的重視,並瞭解此一歷史事件對中華民國所具有的深刻意義。
談及電影《英烈千秋》中張自忠將軍英勇抗戰的歷史事蹟,馬總統表示,國人對《英烈千秋》的故事均不陌生,張將軍不僅具備著令人感佩的愛國情操,治軍嚴明的精神與態度也廣為人知,將軍曾經在「臨沂保衛戰」危急時刻,率領部隊全力救援友軍,連夜強行軍,在不到24小時內,就完成原先需費時3天的路程,抵達臨沂近郊馳援,讓當時的日軍將領坂垣征四郎措手不及,其所率領的第5師團潰不成軍,向北潰逃,這項戰果,在促成國軍後來的「台兒莊大捷」上更功不可沒。
馬總統說,對日抗戰是我歷史上耗時最長、死傷最多、影響最大的一場民族保衛戰。我國共有大約322萬名官兵傷亡,其中有268位將領殉國,無辜百姓死亡人數更在2千萬以上,財產損失更是不可計數。然而我國軍卻能在戰備、訓練及實力比日軍差的情況下,最後能獲得勝利,憑藉的就是國軍戰士展現的「寧死不屈」精神。
馬總統最後提到,英國牛津大學教授芮納.米德(Rana Mitter)在他2014年的專書《被遺忘的盟友》序言中強調:「中國的抗戰是在毫無勝算之下,堅忍不拔、不顧一切、奮戰到底的英勇故事。證明外國記者和外交官一再唱衰中國,認為中國必將滅亡的預言完全錯了。這個貧窮、低度開發的國家,孤軍奮鬥,力抗日本4年,牽制了80萬全球最現代化的雄師勁旅;同盟國能在歐、亞戰場同時作戰,節節勝利,多靠中國與日本纏鬥不休」,凡此均說明我國抗戰時的艱辛與血淚,以及對二戰勝利的卓越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