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大陸民營徵信緩解融資難 匯改師法台灣

中央商情網/ 2015.09.30 00:00
-大陸股匯金融市場怎麼了系列報導之三(中央社記者蔡素蓉台北30日電)中國大陸熱錢多,卻又是「缺錢的經濟體」,直接融資市場不健全,近年來網路金融業者透過大數據分析,所發展出的民營徵信系統即將上路,有助於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的窘境。

至於備受國際關切的人民幣匯改議題,中國大陸央行8月11日宣布完善人民幣中間價報價機制,放手讓人民幣貶值,創下人民幣百年來6大貶值紀錄,引發亞幣競貶潮。學者孫明德認為,大陸央行正師法台灣,摸索讓人民幣區間波動,形成一定區間管理浮動匯率制度。

中國大陸「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一直難解,大陸央行近年來雖數度降息、降準,甚至同步搭配「定向降準」,但成效有限。

人行貨幣政策的功效,可能遠遠比不上陸媒所報導的這件事:中國人民銀行(大陸中央銀行)徵信中心一家獨大的格局,即將被打破。

大陸「21世紀經濟報導」7月報導說,八家民營徵信公司已完成大陸央行相關驗收工作。這意味著,這八家徵信機構有望在近日獲得個人徵信牌照。

這八家民營徵信機構為芝麻信用、騰訊徵信、前海徵信、鵬元徵信、中誠信徵信、中智誠徵信、考拉徵信、華道徵信。另外,北京安融徵信等多家機構已躍躍欲試,希望爭取躋身第二批獲牌機構。

專研大陸網路金融議題已久的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員賴威仁告訴中央社,「人行徵信中心雖有7億多筆資料,但有些人只有銀行存錢紀錄,有些人開戶時間很短,真正能用於『徵信』的資料不足。」

他說,以淘寶為例,有很多交易資料,可以幫客戶進行信用分析,久了之後,可以形成徵信資料庫。淘寶旗下的芝麻信用就可以幫民營機構進行徵信,可提高銀行的融資意願。

不少學者形容大陸民營徵信系統是「很驚人的成就」。賴威仁解釋指出,大陸金融體系流動性雖然夠,卻也是一個「缺錢的經濟體」,「分配不均」,真正想借錢的人借不到錢,有時貸款利率甚至高達十幾趴。

他說,「個人徵信是很切合大陸民眾的需要,開放民營個人徵信公司幫想貸款的人打個人信用分數,有助於讓更多人比較容易借到錢。」

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副主任王曉蕾日前就向21世紀經濟報導說,「別以為民間徵信機構不行了,我們會高興。」

她說,大陸央行徵信中心樂於見到中國信貸市場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既能打破信貸市場各個參與者資訊不對稱的情形,也有利於推動整個信貸市場的健康發展。

開放民營徵信是大陸近年推動金融改革的一環。大陸2014年開放第1批5家試點民營銀行,目前已全部開業。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尚福林6月表示,還有40多家民營銀行向銀監會提出設立申請。

一度「野蠻生長」,卻也倒逼傳統金融業不得不改革的網路金融(互聯網金融)業,今年終於被納入體制監管。大陸官方跨部門今年7月印發「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此外,大陸自鬆綁貸款利率下限之後,大陸央行8月25日宣布鬆綁1年期以上(不含1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動上限,活期存款以及1年期以下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動上限不變。這讓利率市場化改革邁向最後1里路。

研議多時的大陸存款保險制度5月1日終於上路,最高賠付限額人民幣50萬元(新台幣250萬元)。

台灣經濟研究院兩岸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吳孟道說,「這些可以說是大陸的『金融轉骨政策』,包括連地方債泡沫化危機,大陸官方也透過『發債養債』、『舉新債還舊債』方式因應。」

那麼備受國際關切的人民幣匯改呢?

人行8月11日無預警宣布改善人民幣中間價報價機制,放手讓人民幣貶值,可說讓外界大大嚇了一跳。人民幣短短兩天驚人的貶幅,拖累新台幣貶到5年新低,還讓亞幣掀起貶值潮,貨幣戰似乎一觸即發,幸好人民幣快速止貶回穩。

人民幣匯改之劍來得又急又快,在大陸出口低迷,股市乏力之際,難免令外界有「貶值救出口」的疑慮。

不過,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分析指出,人民幣當天重貶2%,但最終貶值幅度沒那麼大,這是救不了股市的。

他觀察指出,「人民幣自2005年7月啟動匯改以來,10年呈升值走勢,但人民幣絕不可能只升不貶,人行應該是想學習台灣、亞洲經驗,讓人民幣在區間內波動,摸索出管理浮動匯率制度。」

新華網曾報導,IMF對一國貨幣加入SDR設定了兩條標準:一是貨幣發行國的貨物和服務出口量位居前列,二是該國貨幣的「可自由使用」程度。在2010年的評估中,人民幣在第二個標準上沒有通過。

由上觀之,人民幣這波匯改,也可以視為大陸官方向外界宣示人民幣能儘速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的決心,這也展現大陸想要掌握更多國際金融話語權的企圖。

不少學者都認為,中國大陸今年經濟降溫的情況,將遠遠超過外界的想像。

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大陸的金融改革、匯率改革想要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股市、匯市、金融市場「轉骨」、「轉大人」,恐怕需要更多的智慧與耐性。1040930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