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強調尊師重道 洪秀柱提六項具體「教育重建」面向

NOWnews/ 2015.09.28 00:00
記者邱明玉/台北報導

今(28)日是教師節,曾當過訓導主任的國民黨總統參選人洪秀柱在臉書po文指出,自1990年代開啟的教育改革,是一場民間與政府合力推動的社會運動,對我國教育進行了全面性的改造。其中,以「教育鬆綁」與「暢通升學管道」兩大主軸的影響最大。整體而言,獲致相當成果,但無可諱言,也衍生不少問題,其中最令人憂心的是,教育的核心價值也在教改浪潮中被侵蝕掉了。她提出六項具體「教育重建」面向,作為教育興國的時代典範。

洪秀柱說,教育的核心價值為何?簡言之,就是「尊師重道」四個字,現在的老師一方面必須在課程教學與科技運用的快速變遷中不斷成長學習,一方面又要在學生受教權與家長參與權高漲的校園中持續溝通折衝,動輒得咎,身心俱疲,導致離職或提前退休者比比皆是。

洪秀柱表示,再者,教師法早已賦予老師「專業人員」的地位,勞動三法修正後又還給老師組織「工會」的權利,老師的工作屬性在「責任制」與「工時制」之間爭議不斷,不能果決定位,不僅稀釋了社會大眾對老師的崇高敬意,亦打擊了默默耕耘、盡心盡力的基層教師士氣。同樣受到衝擊的還包括承擔校務重任的校長們,各界對校園民主後的校長「再定位」不願正視,亦導致校長們有不如歸去的感慨,因而出現了退休潮。對此,必須徹底檢討,終結教育界的士氣耗損,因此,重新建立新師道、新尊嚴,實已刻不容緩!

洪秀柱指出,其次關於「重道」,就是遵循老師的教導,亦即注重品格道德的實踐與養成。現在的學生,可說是深受關愛的一代,也是價值觀混淆的一代。少子女化的結果,絕大多數孩子都受父母親細心呵護,也使學校逐漸實現了小班小校的理想,「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翻轉了整體教育。

洪秀柱強調,然而,在享盡一切關愛的同時,卻也因為個人電子用品普及,過度強調自由尊重,應有的道德規範逐漸棄守,只在乎自身權益、不知感恩付出的自我本位之心瀰漫,「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只要得不到就玉石俱焚」的偏差行為亦不時顯見。對此,不能再坐視、輕忽,必須嚴肅面對,重新教導學生之道,實為當務之急。

洪秀柱提出六項具體「教育重建」面向:

一、 經典教育與生活實踐:全面推動以東西經典為主的閱讀運動,從『心』的建設修持開始,並結合生活實踐與勞動教育。學校要做特色,先問本色,先做本業

二、 觀摩百業以鑄新師道:以教師專業發展為基礎,以百業為師,創造『有基本規範,也有彈性奉獻可能』的教育人工作模式。鼓勵教師專業成長,提高教師進修經費。

三、 家長參與與成長交流:建立在學學生家長參與校務的明確機制,表達異議透明化,但不干預教學運作,借重家長背景與專長分類,與各種行政和輔導工作接軌。

四、 校長責任與能量轉換:全面檢討校長儲訓課程與遴選制度,因應時代變遷並融入社會,重新賦予校長權責相符的辦學空間。

五、 學校永續和資源共享:落實正常教學與進路輔導,穩定十二年國教入學制度。中小學校園除應是國民教育的基地,也能於改善設備後,兼具終身學習園區之角色。高等教育除致力學術研究,亦應重視教學,以提升大學生的競爭力與就業力。

六、 大力支持原住民教育:原住民永續發展的希望在教育,以漢人各族群思維為主導的教育政策不符部落需求甚多,應落實原住民族教育法的課程自主,並提供原住民大學生全免學雜費的待遇,以促進族群地位提升。

洪秀柱最後說,今天是2015年教師節,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若要翻轉世代,她為未來十年發布教育宣言,讓我們一起努力重建教育六大面向,以達成2025年培育品格能力,重道尊師的校園文化;樹立人才成長,教育興國的時代典範。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