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食品標示看懂嗎?快速入門小撇步

中央商情網/ 2015.09.27 00:00
(中央社記者韓婷婷台北2015年9月27日電)現代人追求食的安心,對於原料、加工、甚至製造方式愈加重視,但重視歸重視,事實上,食品標示學問大,暗藏玄機,一般消費者常常「有看沒有懂」。

幾波食安事件後,主管機關對於原料、營養的成分及相關警語規範也越來越嚴格,一般消費者可以從食品標示上得到不少產品訊息,但真正在超商、賣場選購包裝商品時,消費者卻不一定會看清楚標示的內容。

事實上,食品標示學問大,商品是否暗藏玄機,添加物究竟有多少,可以從食品標示直接得到解答,只要抓住幾個小訣竅,就能吃的安心。

首先要知道的是「成分標示有先後」國內食品標示法規定,原料的標示順序需依照成分含量的多寡進行標示,也就是當原料多於 2種以上時,成分最多的放在前面,以此類推。舉例來說,優酪乳的成分表中,生乳標示越前面,表示產品內的生乳含量越高;而市售洋芋片的成分,有的直接使用馬鈴薯,有的卻以馬鈴薯粉及澱粉為前兩項主要原料。對消費者來說,原料越單純越好,天然食材的排序,當然也是越前面越好。

第二是「看不懂的成分越少越好」自從食物商品化以後,為了延長保鮮期、增加賣相、減少熱量,食品添加物成了經常出現的成分;食品標示中,不難發現食用藍色一號、己二烯酸、醋磺內酯鉀等字眼,它們分別是合法的人工色素、防腐劑以及人工甜味劑。雖然有研究顯示這些食品添加物對人體無害,但若能減少攝取量,必定能減輕身體的負擔,消費者在挑選時當然要以配方越簡單、人工添加越少為原則,才能享受到食物的真滋味。

第三是「營養成分很重要」除了成分標示,營養成分表也非常重要。以豆漿為例,目前市售豆漿的成分都很單純,然而,同樣使用非基改黃豆和水,卻有可能產生不同的營養價值,例如同樣每100毫升的豆漿,有的蛋白質含量4.5公克,有的卻只有3.5公克,相差了28%,顯示同樣使用非基改黃豆,但豆種的不同卻大大影響食品的營養價值,消費者在購買時可以多多留意。

第四是「過敏原標示及食品溯源」2014年開始,包裝食品標示規範也增加了食品過敏原的標示,市售食品若含有蝦、蟹、芒果、花生、牛奶、蛋及其製品,都應於其容器或外包裝上,顯著標示醒語資訊,可提供有過敏體質的消費者參考。而在標示規範之下,不少廠商也會針對其產品原料配方的特點進行標示;針對食材料甚至來源,如果標示的越清楚,代表業者「負責」的態度越高。

總而言之,天然的食材,簡單的配方,且要能輕易看懂,才是挑選包裝食品的不二法則,不僅廠商要盡責任告知,消費者也要一起關心、監督,才能真正吃的健康又安心。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