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學會公共關係小組召集人陳文鍾教授說,每年九月二十九日為世界心臟日,希望由此來喚醒民眾的健康意識,而且在經濟蓬勃發展後產生的問題之一,就是空氣汙染,心臟病人口及比例也跟著「都市化」。研究顯示,空氣污染物中的細懸浮微粒(PM2.5)及氣體(主要為一氧化碳、臭氧、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及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廣泛分布於環境當中,藉由呼吸道進入肺部,並「扎根」於肺氣管與肺泡,再進入血液,這些有害因子易引起缺血性心臟病、心肌梗塞、中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與癌症,甚至出現「心肺共病」,是我們必須重視的健康危機,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暨心臟基金會執行長葉森洲教授表示,除了人口老化及都市化外,造成這些慢性疾病的原因還有不健康的生活型態。呼籲民眾,屏除不良的生活習慣、多運動,就可遠離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秘書長、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副執行長葉宏一教授指出,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除了預防空氣汙染、環境因素外,透過調整生活型態,穩定控制血壓、血糖、血脂肪,遠離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實踐「心生活運動」:
一、「居家活動」:建議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民眾,需定期檢查並了解心血管疾病或中風的徵兆與症狀,食用新鮮蔬果、及「少油」、「少鹽」、「少糖」無加工的健康飲食。
二、「工作環境」:呼籲民眾多走樓梯、騎腳踏車或走路上班、適當減輕壓力(如午餐到外面用餐,舒展筋骨也可以呼吸新鮮空氣),不論工作場所或住家都應禁菸。
三、「休閒娛樂」:多運動、減少看電視、滑手機的時間,從事規律且適度的運動,建議成年人每週必須從事150分鐘以上的運動。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3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