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客家紀念活動暨國際學術研討 還原臺灣乙未戰爭的歷史

台灣好新聞/ 2015.09.19 00:00
記者葉志成/桃園報導

適逢今年為1895年臺灣乙未戰爭120週年,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特別於9月19日至21日於本市客家文化館及平鎮、龍潭等地古戰場辦理「乙未‧客家紀念活動暨國際學術研討會」,內容包含「1895臺灣乙未戰爭紀念碑動土典禮」、「國際學術研討會」、「踏勘尋蹟參訪」、「紀念音樂會」、「客家與多元文化論壇」及「青年論壇」等精彩的系列活動,期望藉由活動之舉辦,讓更多民眾對乙未戰爭的歷史背景及事件始末有更深入的了解,讓深植於客家文化中的忠義精神,代代流傳。

  

桃園市長鄭文燦表示,因1895年(乙未年)簽訂馬關條約,臺灣被清廷割讓給日本,為阻止臺灣成為日本的殖民地,桃園客家地區奮起組成客家義軍保衛鄉土、捍衛臺灣,讓日軍在桃園遭遇嚴重挫折;因此,乙未戰爭中桃園戰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當年桃園四大戰役大湳尾之役、安平鎮之役、龍潭陂(坡)之役及大嵙崁之役,成功的拖住了日軍南進的進程,足證我桃園義民軍之強悍,而客家地區先民的抵抗和犠牲,寫下可歌可泣的一頁,也有許多令人感佩落淚的故事,展現客家族群「保衛鄉土、捍衛臺灣」的「忠義精神」。今年適逢乙未戰爭120週年,考量「乙未精神」可說是「臺灣精神」的實踐,象徵臺灣客家人與土地情感的深度結合,在作為主要古戰場的桃園市辦理乙未紀念活動及國際學術研討會,有其重要意義。  

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劉慶中表示,因為許多人不知道在桃園也有發生過戰役,因此特別補助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辦理一系列乙未客家紀念活動,讓更多人了解在當時在桃園地區發生的歷史,19日乙未戰爭黃娘盛後裔黃家鑑先生到現場參加活動,表現出客家人硬頸象徵,客家文學巨擘鍾肇政先生也到現場闡述了當時1895年乙未戰爭竹北地區發生的歷史故事,到場的嘉賓認真記錄有關當時所發生的點滴。

客家事務局局長蔣絜安說,有鑑於現在知道乙未戰爭的人越來越少,尤其是青年學子們更是對乙未戰爭感到陌生,而以往多從「抗日」的角度來解釋乙未戰爭,然而,客家義勇軍的作為,並不能單純以抗日的觀點來解釋。客家義勇軍的挺身而出,係客家族群長期以來的愛鄉愛土的「客家義民精神」,面對外來欺侮而不屈服的「硬頸」精神。因此,客家事務局特別舉辦了系列紀念活動,希望大家能以光明面的思維,思考乙未戰爭所彰顯的「客家義民精神」對客家族群所昇華出的正面價值。  

系列活動首先登場的是「1895臺灣乙未戰爭紀念碑動土典禮」,藉由立碑紀念曾經為保衛鄉梓而奮起對抗異族統治之壯烈犧牲事蹟,並使人們更深刻了解這段歷史。立碑計畫分為動土典禮、碑體設計規劃、紀念碑製做等三部分,其中動土典禮配合「國際學術研討會」活動,於9月19日上午9時於客家文化館生態公園舉行。另外, 9月20日還會分別辦理「踏勘尋蹟參訪」、「紀念音樂會」、以及9月21日舉行「客家與多元文化論壇」及「青年論壇」等精彩的活動。  

活動中除邀請國內學者專家外,也邀請了美國德州休士頓大學葉德雲教授、韓國仁荷大學人文社會學院李在光教授、廣東嘉應學院客家學院宋德劍副院長、廣東嘉應學院外國語學院劉紅梅教授、廣東嘉應學院中文系李玲副教授、北京航天航空大學張海英教授、福建龍岩學院閩台客家研究院張佑周執行院長、香港客家文化協會林文映會長、馬來西亞客家公會聯合會賴觀福高級顧問等多位各國重要學者專家,共同就1895年臺灣乙未戰爭120週年相關主題及國際客家研究、客家與多元文化等進行學術探討外,並尋訪「安平鎮之役」之役—胡老錦古戰場、平鎮忠恕堂、「龍潭陂之役」—73公忠義廟、龍潭區聖蹟亭、三和社區等地,並於客家文化館演藝廳舉行紀念音樂會,在音樂弦律中感懷這些在乙未戰爭中犠牲奉獻的義勇軍,並藉由回憶過往歷史,深刻體認到客家族群一種對於鄉土的熱情、對於家園的關懷、對於外來欺侮的不屈服的「硬頸」精神,所展現出的「客家義民精神」。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