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人工日曬米 外埔陳家三代傳承

中央社/ 2015.09.19 00:00
(中央社記者廖壬楷台中19日電)食安問題引起民眾吃的不安,住在外埔區的陳濬昇採用古法日曬稻穀的方式,讓稻米多了日曬香氣,雖然費時耗工,但卻溫暖滿滿,陳濬昇和妻子認為這是留給子女們最好的禮物。

三代都在外埔馬鳴埔地區(馬鳴里)種稻的陳家,家族經營的超市在去年因為販售的「三好米」遭混米事件波及,第二代陳崑榮和妻子巫麗雪開始思考食安問題。當時,陳家長輩陳金貴病重,擔心農地無人繼承耕作,孫子陳濬昇答應祖父接手農地。

27歲的陳濬昇帶著妻小承接阿公陳金貴留下的5公頃農地耕作種稻,並將小愛化為大愛,原本自給自足的有機稻田,現在也分享給一般民眾購買。

採用古法日曬稻穀的陳濬昇說,雖然他家種的是台中當地的益全香米品種,但透過日曬,香氣增添;另一方面,因為收成米量不大,用一桶烘穀機並不環保,而將稻米混在一起烘稻,也怕被其他有農藥的稻米污染。

因此,從種稻、收割、曬稻到碾米,都是陳家全家總動員。由於曬稻需要大廣場,陳家在收割過後向農會租借場地曬稻,在大太陽底下,每10分鐘就要翻面一次,完全採用人工方式照顧,非常辛苦,但卻得以凝聚一家人的感情。

陳濬昇的太太表示,兩名孩子雖然還小,但藉由人工日曬米的機會可讓孩子們親近土地,並讓孩子們瞭解「一粒米的形成」是必須歷經4、5個月的時間,經過插秧、播種、翻土、收割、曬穀、脫穀的過程,這是最好的生命教育。

陳家也會利用暑假期間,提供自家曬稻的過程給鄰近的馬鳴國小作為課外體驗的場地,讓外埔鄉的孩子瞭解傳統古法的曬稻方式。

台中市政府農業局表示,陳家在偏僻的農村遵循大自然的法則和老祖宗的智慧種稻,不僅成為外埔地區的農村傳奇,更讓人省思食物的源頭管理,若能以同理心對待大眾,黑心商品將不再出現於社會之中。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