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長期反覆腸胃問題 小心神經內分泌腫瘤作祟

優活健康資訊網/uho新聞部 2015.09.04 00:00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三年多前,蘋果電腦前執行長賈伯斯的死,讓神經內分泌腫瘤因此受到全球關注。神經內分泌腫瘤是消化系統中僅次於大腸直腸癌最常發生的腫瘤,好發部位包括十二指腸、小腸、大腸及胰臟,其次為肺部。

根據2013年國家衛生研究院所發表的全國癌登資料分析,台灣的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發生率較過去增加5倍之多,每年約有400例新案例,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血液腫瘤科鄭小湘醫師推估,應該與醫學進步、診斷工具越來越發達有關。

神經內分泌細胞分布在人體的胸腔及腹腔,掌管體內各種激素的分泌,一旦出現細胞病變,就稱為神經內分泌腫瘤。鄭小湘醫師解釋,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發生原因不明,通常是在胚胎時期神經凹陷處,其結構細胞組織出現不正常的轉變所導致,有研究指出與MEN1基因變異具相關性,都是屬於多重荷爾蒙相關疾病,在台灣,罹患者平均50歲左右,且男性較女性略高。

神經內分泌細胞腫瘤的患者會出現包括腹瀉、胃痛、胃潰瘍、喘及低血糖等症狀,但這些現象與消化系統疾病類似,不易被查覺。臨床上就有反覆性胃潰瘍的患者,原本以為是壓力所導致,做了內視鏡檢查後才發現是神經內分泌腫瘤。鄭小湘醫師提醒,這類型腫瘤因為症狀與腸胃疾病相似,難以早期發現,往往都是腫瘤較大甚至轉移時才被發現,一般是在健康檢查,或因其他疾病開刀時,才會被發現。

至於臨床的診斷方式,則靠病理的特殊染色及抽血來看體內的荷爾蒙指數。她建議,如果有胃潰瘍體質的人,或有長期反覆腹瀉等症狀時,要找對醫師進行內視鏡檢查,並搭配生物標記平台檢測CgA,以診斷追蹤病情,提高確診率。

鄭醫師說,局部腫瘤可採開刀方式治療,但由於約有5成的患者確診時已經轉移到其他器官,治療方式就需視情況採用栓塞及電燒、或採取全身性的治療方式,功能性的患者可注射長效型體抑素,能降低功能性症狀,延緩腫瘤惡化時間達15.6個月,與沒有使用的患者相比(約5-6個月),幾乎有2倍以上的差距。

長效型體抑素是臨床上治療神經內分泌腫瘤常採用的治療方式,以往患者需自行給付高額費用,今年4月起,健保署核准「長效型體抑素」可給付於治療間腸(midgut)及原發部位不明的晚期患者,患者一年平均節省將近60萬元,不啻為一大福音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