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圍能反映腹部肥胖的多寡,藉以反映內臟脂肪的堆積,也是判斷罹患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風險高低的一種測量(男性腰圍≧90公分,女性腰圍≧80公分,表示腹部肥胖),身體質量指數(BMI)是國際通用的肥胖指標,但尚無法完全反應內臟脂肪堆積的程度,比如說肌肉較多的男性,可能BMI較高,但腹部卻沒有肥胖情形。因此,除了看體重、BMI,還要注意腰圍,藉由腹部肥胖狀況,進一步掌握內臟肥胖狀況、代謝症候群風險與心血管疾病風險。 腹部肥胖和血壓偏高、飯前血糖偏高、三酸甘油酯偏高、高密度膽固醇偏低等,並列為代謝症候群的診斷標準,民眾若是上述五項有一項異常,即屬代謝症候群之高危險群;五項有三項或超過三項異常,即屬代謝症候群。依據本署102-103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實際測量766位18歲以上男性民眾,發現18歲以上男性,在BMI為過重者(24≦BMI<27),有腰圍超標者(腰圍大於或等於90公分)的比率為44.4%,而BMI為肥胖(BMI≧27)且腰圍超標比率為80.1%,值得注意的是,BMI為正常(18.5≦BMI<24)但腰圍超標者也有7.3%;且相較於82-85年調查結果,在BMI為正常、過重與肥胖者,腰圍超標者比率上升,若腰圍超過理想尺寸,堆積在腹部的脂肪組織將會影響身體代謝,導致血液三酸甘油脂濃度、血糖升高,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