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寶林茶室 地震 清明連假

後李光耀時代 新加坡大選受矚目

中央廣播電台/季 平 2015.09.01 00:00
新加坡預定11日舉行第13屆國會選舉,1日是大選提名日,為競選活動拉開序幕,目前已有9個政黨和獨立派人士參與競逐,這可能是1965年新加坡獨立以來、競爭最激烈的一次選舉,同時也是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去世之後、新加坡首次大選;這次選舉將為新加坡政局帶來何種影響,備受關注。

◎在野勢力參選 空前踴躍

新加坡國會採一院制,每屆任期5年,絕大多數議席經由地區直選方式產生,另外還有非選區議員和官委議員。

直選議席的投票採多數制,選區分為單選區、集選區。但無論是單選區或集選區,選區的數量和範圍並非是固定的,而是由政府在大選前公告。

經過重新劃分,這次大選共有13個單選區、16個集選區,直選議席從現行的87個增加到89個。

包括執政的人民行動黨(People's Action Party)和主要在野黨新加坡工人黨(Workers' Party of Singapore),已有9個政黨參與競逐,另外還有獨立派人士參選。

根據新加坡媒體,每個選區都會有反對黨參選,這將是有史以來的頭一遭。

◎有利執政黨 集選區制度惹議

在單選區,候選人是個別競爭,單選區選民直接投票給所支持的某位候選人;而在集選區,是多位候選人組成一個團隊,聯合競逐該選區的議席,但每個團隊的成員都必須隸屬同一個政黨、或是全為獨立候選人,而且,每個團隊中都必須至少有一人是來自新加坡馬來族、印度族或其他少數族裔。

集選區選民手中的神聖一票是投給某個團隊的全體成員,而不是投給個別的候選人。

新加坡當初採行集選區制度,原本是希望透過對少數族裔的保障名額,來確保國會的種族多元化。不過,有批評者認為,這項制度對人民行動黨有利,同時也限縮了集選區選民的選票效益。

◎社會挑戰嚴峻 執政黨考驗大

人民行動黨在新加坡已持續執政長達半個世紀,在建國總理李光耀的領導下,新加坡的繁榮發展,世人有目共睹。

不過,新加坡當前面臨嚴峻挑戰,包括社會矛盾加深、貧富差距擴大,同時,隨著移民人口的大幅增加,當地民眾的就業機會遭到擠壓,對國家的認同感似乎也受到了影響。

新加坡今日報(Today)日前的一項民調結果顯示,生活支出、房屋價格、外來人口是新加坡人感覺壓力最大的三項生活議題,74%受訪者最關切生活支出問題,而關注房價和外來人口問題的受訪者各佔57%。

對於人民的感受,新加坡政府顯然有所掌握,已承諾將幫助人民置產,並鼓勵生育;另外還宣示,將繼續維持二比一的工作人口比例,也就是本地工作人口占三分之二,外來工作人口占三分之一。

◎爭取支持 強調同心協力

2004年,李光耀長子李顯龍從第二任總理吳作棟手中接下領導棒子,至今已超過10年。但過去兩次大選,人民行動黨得票率持續下滑,2006年66.6%、2011年60.14%。

上屆大選,是人民行動黨歷來表現最差的一次,丟掉了6個議席。工人黨則是成功拿下阿裕尼集選區,開啟反對黨在集選區獲勝的先例。

人民行動黨日前發表「你我同心,為國為民」競選宣言,李顯龍強調,這次大選至關重要,不僅攸關接下來5年由誰治理國家,也決定未來15到20年與人民合作的團隊,並決定新加坡下一個50年的發展方向。

工人黨則是推出「掌握民權,把握未來」的競選政綱。

今年適逢新加坡建國50週年,加上李光耀已於今年3月去世,有觀察家認為,11日的改選將是一場分水嶺大選;也有分析家表示,這次大選將決定新加坡是否邁向兩黨政治之路。

李光耀對新加坡的貢獻卓著,長留新加坡人民心中,只是李光耀留下的光環能否持續照耀著人民行動黨,將人民對他的緬懷之情轉化成對當前執政團隊的支持,仍將有待觀察。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