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北市新建案數估創19年新低

中央社/ 2015.08.27 00:00
(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27日電)政府過去幾年打房措施不斷,加上台北市素地少、都更難,建商近4年新推建案數低檔盤旋,今年至今僅百個,估創近19年來新低,但另一角度看,供給量不大,賣壓相對小。

住展雜誌統計,台北市自民國100年首度公開的新成屋、預售屋建案數量跌破200個之後,至今每年新推建案數在180餘個低檔盤旋,可售金額徘徊在2000餘億元。

今年更受到囤房稅和房屋標準單價提高衝擊,新建案減少更多,至8月20日為止,北市新建案數量僅100個。住展雜誌預估,到今年底,北市新建案不會超過160個,創近19年來新低,僅次於民國85年的152個。

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何世昌表示,北市推案量無法擴增的主因,除了素地少、都更牛步以外,央行管制也占部份因素;央行在民國99年6月將台北市全部行政區納入選擇性信用管制,尤其99年12月實施的第二波管制,將土建融降至6成5(其中1成動工後才撥款),台北市土地貴、貸款成數少,中小型建商推案難度太高,隔年新推案數量急速跌破200個以下。

何世昌認為,今年北市推案量相對少,但好處是,近幾年新屋供給量趨於緊俏,市場上累積的賣壓並不大,建案彼此之間競爭不強烈。

從各分區來看,寸土寸金的信義區推案量能銳減最大,今年只有1個新建案公開,下半年可能公開的建案,僅剩「琢白」、「基泰世貿」、「信義臻品」,量能也有限。唯一逆勢增加的是松山區,松山區近十年歷年平均新建案數量不足5個,但今年卻大增到9個,可售戶數一舉突破300戶。

何世昌認為,原在北市耕耘的建商不得不選擇轉戰中、南部、東部縣市,甚至出走海外。照情勢發展,北市推案量能下滑、新房屋供給只會越來越少,有能力購買新屋者倒是可趁此時多看房子。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