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成本難敵矽晶 台積太陽能步上關廠

中央社/ 2015.08.25 00:00
(中央社記者張建中新竹25日電)台積電100%持股子公司台積太陽能將於8月底結束工廠營運。業界人士認為,薄膜太陽能電池成本難敵矽晶太陽能電池,是迫使台積太陽能走向關廠的主因。

台積電新事業發展接連遭逢重大挫敗,旗下台積固態照明因較晚進入發光二極體(LED)產業,業界專利障礙與通路開發不易,考量短期難以轉盈,台積電今年初決定將台積固態照明全部股份賣予晶電。

台積電今天又宣布,旗下台積太陽能因是市場後進者,缺乏經濟規模,雖然轉換效率具領先優勢,但在成本上不具競爭力,即便執行最精進的成本減抑計畫,也將難以逆轉成本劣勢,將於8月底結束工廠營運。

台積電是於2009年成立新事業部,並陸續成立台積固態照明與台積太陽能,分別投入LED與太陽能產業,由前總執行長蔡力行領軍。隨著蔡力行轉往中華電信擔任董事長,台積固態照明與台積太陽能董事長由左大川接任。

台積太陽能成立之初,蔡力行曾表示,台積太陽能將以技術領先為主要策略。

業界人士指出,台積太陽能主要生產薄膜太陽能電池產品,當多晶矽原料價格高漲,矽晶太陽能電池成本攀高的情況下,薄膜太陽能因不需使用多晶矽,將可發揮成本優勢。

只是隨著中國大陸大舉投入多晶矽及矽晶太陽能電池發展,目前多晶矽及矽晶太陽能電池產能長年處於供過於求的情況,產品價格急遽滑落,嚴重壓縮薄膜太陽能電池發展空間。

市調機構集邦科技產業分析師林嫣容指出,美國薄膜太陽能電池廠First Solar因同時跨足系統領域,具垂直整合優勢,營運得以維持獲利狀態,其餘薄膜太陽能電池廠多以利基型市場為主,接單狀況並不穩定。

林嫣容認為,台積太陽能年產能約100至200MW,未達300至500MW的經濟規模,且轉換效率16.5%,難與單晶矽電池轉換效率動輒高達18%相匹敵,成本不具競爭力,是台積太陽能走向關廠的主因。

目前國內薄膜太陽能電池廠還有豪客及新能光電,未來動向也值得觀察。

儘管近來國際油價頻頻走跌,林嫣容認為,對於全球太陽能產業發展應不致造成重大衝擊,因為包括中國大陸及美國等地政府,仍將太陽能產業視為再生能源的重要一環。

只是市場產能供過於求,恐將導致下半年太陽能市場面臨有量無價的窘境。林嫣容憂心,明年隨著中國大陸及台灣廠商第三地建廠產能陸續開出,供需失衡問題恐將再次顯現。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