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新加坡走過半世紀 站在改變的十字路口

中央社/ 2015.08.09 00:00
(中央社新加坡9日綜合外電報導)身為天然資源稀少的彈丸小國,新加坡成功的故事特別為人稱道。建國50年,新加坡有許多成就值得慶祝,也有不少挑戰必需面對。

它是全球第4大金融中心,貨櫃港吞吐量在世界名列前茅,也是亞洲唯一標準普爾公司、穆迪、惠譽都給予AAA評等的國家。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短短半世紀間,新加坡人躋身全球最富裕階層,人均百萬富翁為亞洲最多。

儘管全國約550萬人口擠在僅750平方公里的國土上,新加坡是全球最適人居的城市之一,名列亞洲最環保的城市,也是唯一將環保建築規範納入法律的國家。

隨著一手帶領國家締造經濟成就的「國父」李光耀辭世,新加坡未來半世紀無疑會看到許多政經方面的改變,問題是,這樣的改變會有多麼顯著。

凱投宏觀公司(Capital Economics)資深亞洲經濟學家馬丁(Daniel Martin)認為,改變已在發生。

馬丁告訴CNN:「去年國內生產毛額2.9%,過去50年平均是7.5%,其實過去10年都有超過5%,所以是相當大的減緩。」

「過去50年間,新加坡成長一飛沖天,人口因移民迅速增加,其中許多移民具高度技能。現在,新加坡是世界上經濟最開發的國家之一。」

「未來新加坡不會被看成開疆拓土的『小龍經濟體』,而會以已開發世界的2.5%到3%速度成長,其挑戰在於,人民不再看到生活水準以這麼快的速度成長。」

新加坡的政治由「人民行動黨」主導,建國6年前的1959年,自治政府組成,此後人民行動黨戰無不勝,但這樣的一黨獨大,不該被視為停滯。

耶魯-新加坡國大學院與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助理教授、「李光耀的大思路」(The Big Ideas of Lee Kuan Yew, 暫譯)一書作者薩加(RahulSagar)表示,與西方認知相左,星國政治其實常有變革。

薩加告訴CNN:「新加坡常常在創新適應世界變遷時改變政策。」

「高效能的菁英管理體制常帶給新加坡領導階層力量,讓新加坡產生截然不同於1970年代的改變,今天的新加坡更民主、更寬容、更具世界觀。李光耀擁抱了這些改變,『做有用的事』是他的格言。」

放眼未來,薩加認為新加坡正展開1場「寧靜革命」。

「過去半世紀,國家掌控,行為守份,帶領新加坡從第三世界走向第一世界。現在權力的平衡開始轉移,緩慢、但勢必會發生。」

「新加坡的領導階層還是擁有許多傑出人才,做起事來還是一貫積極,但政府會因為老百姓希望,而更加緊管控。」

薩加所說的新加坡人「行為守份」,也可從媒體自由的脈絡上一窺究竟。

巴黎無國界記者組織編纂的「2015全球新聞自由指數」,將新加坡排在180個國家中的153名,只略高於利比亞,也比2014年下滑了3名。

本地主流媒體雖仍高度受控,但社群媒體的興起,意味星人將越來越能表達意見。

馬丁表示,新加坡人十分活躍於社群媒體,他引社群媒體上,對政府打算增加移民刺激成長的計畫不滿為例,說明了盼望政策改變的民憤。

薩加表示,新加坡領袖現在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執政要不要繼續走務實作風。

「1種新的批評階層出現,敢言、咄咄逼人,藉著臉書來傳播對移民、不公與種族的批評。這些人有的相當審慎、老練,促成了政策制定者的改變或回應。」

「但有些最敢言的聲音,卻來自魯莽或自以為是的人。如果這些聲音左右公共意見,如同他們左右移民議題那樣,那越來越自由與民主的新加坡人,就會越來越不可能追求智慧且審慎的政策了。」

而在連結東西方面,新加坡雖身為已開發國家,仍持續提供這個區域少有人能提供的商界競爭優勢,像是公司稅賦低、基礎建設與透明度等。

馬丁還認為,新加坡作為國家與文化橋梁的角色,未來會更加重要。「新加坡是西方與中國的橋梁,是個很棒的根據地,和中國之間的關係也好。」(譯者:中央社鄭詩韻)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