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馬友友十月慶60 琴挑蕭氏大提琴奏鳴曲

民生@報/陳小凌 2015.08.03 00:00
圖說:大提琴家馬友友與鋼琴家凱瑟琳‧史托特。牛耳提供供。

【文/陳小凌】將於今年10月7日迎接60大壽的旅美大提琴家馬友友,今年十月將與合作多年的摯友英國鋼琴家凱瑟琳‧史托特再次來台,30日在國家音樂廳,聯手琴挑蕭士塔高維契的D小調大提琴奏鳴曲、法朗克A大調奏鳴曲。

2005年,馬友友在滿50歲時來臺演出,更至祖籍寧波展開尋根之旅;距六年前兩人於臺北、臺南演出巴哈無伴奏組曲,此次馬友友將再次與凱瑟琳回歸古典作品,要讓樂迷再次感受大提琴魅力。而今年也是他與凱瑟琳‧史托特共同合作30周年紀念。

馬友友與鋼琴家史托特兩人初遇的場面十常有趣,1978年,史托特回到倫敦租屋處時,發現一個僅穿著一條內褲的華人正在拉大提琴,原來是她的室友、小提琴家甘迺迪將住房分租給馬友友,這場不期而遇,讓兩人建立起深厚情誼,自1985年後陸續於世界巡演奏,媒體曾讚譽兩人琴技:「彷彿有著雙胞胎絕佳默契」。

馬友友曾於哈佛主修人類學,對於音樂的詮釋有著更多的想法,他認為不同族群間的文化應該如同古代絲路貿易般互相交流,汲取各方優點。這樣的精神也體現在他的音樂上。馬友友不僅在一手創立的「絲路之旅」計畫上展現這樣的核心理念,也同樣於古典與跨界的領域中,以大提琴為交流的媒介,創造更多元的音樂世界。

蕭士塔高維契的D小調大提琴奏鳴曲,全長約28分鐘,是作曲家生平唯一的大提琴曲,這首作曲雖名為大提琴奏鳴曲,但是鋼琴的部分也是精采絕倫。抒情與詼諧並重的旋律充分展現了俄國作品的華麗與熱情。

法朗克A大調奏鳴曲原是為小提琴所作,但由於其經典雋永的曲式、旋律與合聲概念,讓這首曲目逐漸成為許多樂器奉為聖經的重要曲目,也是二重奏中非常具代表性的作品。其中鋼琴的部分非常具有挑戰性,難度甚至超越獨奏樂器。馬友友與凱瑟琳‧史托特在2003年《巴黎美麗年代》已經合作錄製過這首名曲,此次來臺演出,更是對於兩人合作歷程的最佳回顧。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