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統」、「緩統」有其歷史及族群因素,台灣自中華民國中央政府撤退到台灣後,「反攻復國」心切,當然急統,直到時日拖磨,而終需面對國際現實及實力有限的緩統無奈;「心靈台獨」則是「法理台獨」的相對詞,清楚點出了台灣部分人士透過史觀旋轉、文化質變所形塑出的台獨氛圍,避開了法理台獨可能直接遭遇來自國際、大陸和台灣內部的挑戰,但也深化了台灣未來前途的不安感。
不可諱言,在前總統李登輝刻意鋪陳出台灣主體意識的政治文化氛圍,及陳水扁強勢主導修正傳統以大中國為主體的課綱後,近十餘年來的高國中小語文、歷史、地理、公民教育教科書,已成功潛移默化青少年學子的史觀及文化觀,由大中國的思想,走向本土意識,更甚而形塑出台獨史觀,這項變化,多數成年人並未察覺,但其深化效果卻在太陽花及高中生抗議課綱調整聲中大放異彩。
指責「心靈台獨」借殼上市的人,也許深深遺憾台獨課綱造成統一大業遙不可及,徹底斲喪了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間的民族情感與血脈淵源,振振有詞的批判台獨對台灣前途可能帶來的危害。但是,在否定了台獨之後,自己有沒有反躬想想今天台獨「心靈」產生的源頭,是不是過去中華民國中央政府來台後,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層面上,未能周延照顧台灣本地人民的利益及情感,甚至在教育政策及社會文化面上的失衡,導致了本地人民的心情不平、地位不公?
只從自己的角度看事情,永遠看不到別人真正的心情。
尤其是,當台灣政壇經過幾十年的遞邅,面對多元社會的發展,自認有統治正當性的權貴菁英,可曾謙虛自省本身權利的傲慢,及無時無刻不流露出的上國之姿,可能加重了台獨心靈的滋長?權貴二代視權位世襲為理所當然,大言不慚的接收既得利益,想到哪邊參選就可以到哪參選?其扈從者則猶不自覺的享受著社會文化面的優勢而不自知?自認清廉的上位者,動輒厲聲指責他人黑金,而不視黑金背後可能隱含的本土鄰里親族之情,偶爾心血來潮,施捨式的講幾句台語、唱兩首台語歌,就以為是本土化了?
事實上,在台灣的每一個人,過去面對中共犯台,當然有同舟共濟的敵我意識,不分族群拚死悍衛台灣的自由民主價值;時至今日,面對中共的遠交近攻、統戰威脅,當然也有維護台灣不被邊緣化、矮化及勇敢走上國際舞台的認知;而不論教科書上是否有「漢人來台」一詞,台灣民間慎終追遠、年俗節慶、宗教活動,其間流露出的中華民族之情,也絕非台獨課綱的排擠疏漏就可抹殺。
體認心靈台獨的根源,正是來自既得利益者權力傲慢的結果,用心體會台灣唯有真正團結,不分藍綠,族群平等,才能開創大家共同美好的未來。如果只想藉著中國威脅恫嚇,做為遏阻心靈台獨滋長的依據,這種心態,只會助長台獨的烈火,吞噬了台灣的未來,對誰都沒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