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呈現兩岸音樂文化的特色與豐富性 前世今生兩岸交流音樂會31日登場

大成報/ 2015.07.28 00:00
【大成報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當淒美的梁祝遇上豪邁的台灣原住民,將會譜出怎樣的樂章?一場體現兩岸音樂交流積極對話與音樂教育傳承不懈的重量級音樂會,將於7月31日在新竹市文化局演藝廳開演。這場名為「前世今生兩岸交流音樂會」,由蔚華教育基金會主辦,新竹交響管樂團擔綱,並邀請海峽兩岸頂尖音樂家攜手演奏,包括上海名鋼琴家陳巍岭教授及其子弟劉則通、陳俊言,以及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小提琴首席張睿洲教授等。

「前世今生兩岸交流音樂會」讓觀眾將欣賞到「黃河」鋼琴協奏曲與「梁祝」小提琴協奏曲自創作以來首次全管樂表現的先例,感受西方古典樂器撞上中國傳統音樂的少見組合,壯闊間流露細膩、澎湃中更見激情。此外, 還有多首展現台灣閩南、客家與原民文化多樣風貌的音樂創作,道地的呈現兩岸音樂文化的特色與豐富性。

上海鋼琴名家陳巍岭教授現場演奏「黃河」鋼琴協奏曲第三樂章「黃河憤」的主題片段,以圓潤的琴聲娓娓道出滾滾的黃河之水,十分生動。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小提琴首席張睿洲教授與陳教授合演「梁祝」小提琴協奏曲的主題,讓大家彷彿進入鳥語花香、風光明媚的英台求學時期。

「前世今生兩岸交流音樂會」是這兩部具有濃厚中國風的協奏曲鉅作第一次嘗試採取全管樂演奏方式登台。《梁祝小提琴協奏曲》,首錄於1959年,在「大躍進」的年代中,當時上海音樂學院的年輕音樂家們開始反思「為什麼貝多芬、巴哈的音樂那麼好,工農兵群眾卻聽不懂?」以何占豪與陳剛為首的作曲家在此風氣中,興起如何以西洋樂器結合傳統民間音樂的念頭,完成了從中國戲曲中擷取傳統唱腔與民間動人情感故事《梁山伯與祝英台》,並結合西方交響樂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

10年後,《黃河鋼琴協奏曲》於1969年創作完成。《黃河鋼琴協奏曲》的前身為《黃河大合唱》,在1939年,作曲家冼星海將詩人光未然詞作「黃河」,譜成聲樂作品《黃河大合唱》,以八個樂章歌頌滾滾黃河,鼓舞中華兒女,是抗日時期的代表作品。在文革時期,中央文革小組將此改編為鋼琴協奏曲,共分為四個樂章:「黃河船夫曲」、「黃河頌」、「黃河憤」、「保衛黃河」,讚歎黃河的壯闊與氣勢,在2007年,中國第一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中,也特別選用「黃河頌」搭載奔月。

此外,演出曲目還包括委託日本作曲家伊藤康英先生以臺灣原住民為素材,所創作的管樂作品《原響組曲--台灣花束》、台灣作曲家盧盈豪以「安平追想曲」為創作泉源所作的新曲《安平戀歌》及歷經兩年創作時間、選用客家元素所創作如史詩般的義民三部曲—《奉獻交響詩》。

「前世今生兩岸交流音樂會」另訂於8月02日星期日14:30-16:30在台南市臺南文化中心演藝廳演出,歡迎民眾踴躍前往欣賞這盛夏美好的音樂饗宴。新竹場在新竹市文化局一樓櫃檯索票;臺南場在臺南文化中心櫃檯索票,詳情請洽0932-290383 于先生,https://www.facebook.com/hsinchuwo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