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隨機砍人層出 年輕世代找不到自己

中央社/ 2015.07.21 00:00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21日電)昨天晚間一連發生兩起砍人事件,凶手都是年輕人。專家表示,年輕世代「找不到自己」的情況嚴重,加上從小生長於3C環境,缺乏人際互動,在真實生活中找不到成就感,需要社會一同關注。

27歲郭姓男子昨天晚間持水果刀,在台北市捷運中山站砍傷4名民眾,他向警方坦承自幼雙親離異、曾經吸毒,母親罹癌去世後心情鬱悶才犯案。同一晚,新北市三峽區也發生國中生持菜刀砍人事件,凶手父母親長期在外經商,與撫養家屬吵架後心情不佳,意圖傷人換取入獄。

張老師基金會執行長林聯章表示,年輕人容易內心孤單、覺得不被理解、找不到自己,又不知道如何傾訴,念頭稍有偏差,就容易做出錯誤的舉動。這和網路世代缺乏人際互動,生活僵化和阻隔,也有一定關係。

林聯章認為,鄭捷事件後,媒體24小時報導,確實會產生「模仿效應」,年輕人發現別人這麼做能抒發鬱悶、獲得關注,也依樣畫葫蘆,造成層出不窮的社會事件。

亞洲大學心理系講座教授柯慧貞表示,媒體在報導類似事件時,應不要太強調行凶過程,而要強調造成的痛苦,包括對受害者、親屬造成的痛苦,以及行凶者自己父母親的虧欠,引導產生「同理心」。不要讓人覺得行凶可以變成「轟動人物」,才能避免負面的模仿。

柯慧貞觀察,近年來有暴力行為的年輕人,通常與家庭功能缺乏有關。家庭有兩個重要功能,一是照顧和安全,二是歸屬感,很多暴力案例缺乏家庭歸屬,只好到其他地方尋求,例如加入幫派。也有人變成邊緣人,透過反社會行為「讓你們知道我很厲害」。

柯慧貞表示,學校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替代家庭的角色,但如果還是得不到適當的關心、肯定和照顧,因學業成績不好、遭到關係霸凌等,又變成學校的邊緣人。進入職場也一樣,缺乏安身立命的場域,容易讓人有偏差行為。

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秘書長修慧蘭表示,最近發生一些不可思議的事件,凶手都是年輕人,都和升學、工作上的適應困難有關。他們在社會主流價值中,找不到成就感,「覺得自己不是成功組」,不斷地累積挫敗和壓力,許多人更因此染上酗酒或藥物濫用的惡習,容易喪失理性。

修慧蘭建議年輕人,學會承認自己的挫敗,勇敢「求助」,如果不敢找家人、師長,朋友也無法開口,可以試著尋求專業輔導單位。

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天表示,應思考如何發現、追蹤、輔導社會疏離份子。修慧蘭表示,目前政府和民間有在研議國小、國中、高中等各個教育階段的轉銜機制,讓輔導資料能夠接軌。但這涉及個資,且要避免「貼標籤」的問題,必須非常審慎。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