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當心!基因作怪 甲亢吃藥「白血球遽減」恐死

NOWnews/ 2015.07.09 00:00
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心悸、手抖、怕熱,甲狀腺機能亢進是十分常見的疾病,推估台灣多達7萬人罹病,但服用抗甲狀腺藥物,約有千分之3的病人會發生嚴重副作用,引起「無顆粒性白血球症(agranulocytosis)」,白血球嚴重減少,抵抗力變弱,細菌感染,過去幾乎必死無疑,台大醫院研究團隊今(9)天宣布找到作怪的基因,可以預測風險。

台大醫院與高雄長庚、中央研究院合作,花費15年時間,今天宣布終於發現抗甲狀腺藥引起無顆粒性白血球症副作用的基因:HLA-B*38:02、HLA-DRB1*08:03;研究成果也受到國際矚目,已刊登於最新的「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期刊」。

研究重覆檢驗42名病人發現,帶有HLA-B*38:02基因的服藥病患,發生無顆粒性白血球症的風險是不帶基因者的21.48倍;而帶有HLA-DRB1*08:03基因者,風險為6.13倍,當兩者都有時,風險更攀升為48.41倍。

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張天鈞表示,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盛行率約為千分之3,特別好發於女性,女、男比約4至5比1,年輕人多出現心悸、手抖、怕熱、凸眼、體重減輕、排便次數增加等症狀,老年人則還可能有心房顫動。

治療甲狀腺機能亢進症,傳統上會先使用抗甲狀腺藥物治療,若持續反覆發病,可使用放射性碘治療,若仍不行,或有結節,甚至是甲狀腺癌,則可考慮手術。

不過,張天鈞說,雖然使用抗甲狀腺藥物治療甲狀腺機能亢進症已好幾十年,但約有10%的病人使用後會出現皮膚發癢的副作用,更嚴重的是,約有千分之3的病人會引起無顆粒性白血球症,白血球嚴重減少,抵抗力變弱,細菌感染致死,但事前絲毫無法預測。

發燒、喉嚨痛、扁桃腺潰爛,張天鈞表示,過去病人服藥形同「碰運氣」,往往得等到出現這些嚴重症狀之後,醫師才知道病人帶有基因,緊急停藥,安排住院打抗生素、刺激白血球的生長素,但未來可以透過事前檢驗基因,避免發生無顆粒性白血球症的嚴重藥物副作用。

研究團隊已經申請專利保護,未來在技轉後,將可預先為病人檢驗基因,費用約在1000元,不過,研究團隊也發現,這基因只適用於亞洲人,台灣、中國大陸、日本、東南亞甚至美國「有華人的地區就會中獎」,但不適用於高加索族群。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