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控糖人生、與糖共舞 譜出生命樂章

大成報/ 2015.07.06 00:00
【大成報記者黃俞珍/台北報導】兒童和青少年罹患糖尿病通常有較低的幸福感、有焦慮、憂鬱的情形,以及難以建構自我的認知,影響自我照顧和代謝的控制,也增加糖尿病併發症的風險。有糖尿病孩童及青少年的家庭,除了面對小孩身體的迅速變化,及心理和社會的改變外,血糖的控制,對他/她的成長過程也產生很大的衝擊,透過糖尿病友團體集體認同,能幫助病人及家屬減低焦慮感,彼此支持與鼓勵重塑健康行為,控制好血糖,減少併發症,持續落實過健康生活。

目前臺北市十二行政區透過醫療院所及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設有29個糖尿病支持團體,期望能幫助患有糖尿病的孩子們都能以健康、自信的態度,走進社會,面對人生挑戰。

  根據2007年國際糖尿病聯盟的統計,全球0-14歲的孩童與青少年中,第1型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的盛行率為0.026%(約每萬人有2至3人),第2型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發生率隨著孩童與青少年肥胖比率的增加而逐漸增加。依據臺北市政府教育局臺北市102學年度學生健康檢查結果,國小一、四,國中七年級及高中職一年級肥胖盛行率分別為11.62%、13.22%、15.22%及13.89%。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健康管理處林夢蕙處長提醒,暑假已來到,因體重過重或肥胖兒童是糖尿病的高危險群,請家長重視暑假期間兒童健康生活型態的養成如健康飲食及規律運動等。

  「台灣兒童糖尿病關懷協會」於100年曾針對協會內糖尿病學童及家長發出的問卷調查顯示,儘管有高達八成九的導師,及八成三的校護知道班上有糖尿病病童,卻因為老師橫向連繫不足,或者是家長不希望體育老師知道,以免影響孩子上體育課的權益,竟有高達五成七的學童或家長表示,體育老師不知道授課的班上有糖尿病童,更惶論協助預防運動中可能出現的低血糖昏倒,或高血糖導致酮酸中毒等問題。

林夢蕙處長鼓勵病童說出心事、在身體不適或低血糖時勇敢提出需求,並主動通知其他科任、體育及輔導老師,製作注意事項供其它老師參考,以正面積極的態度與班上同學溝通,傳達糖尿病的正確常識,讓班上同學能提供同理心陪伴及協助。

  今年獲得台灣兒童糖尿病關懷協會的生命奉獻獎的溫同學,於14歲始發病即由支持團體的介入,由不想引起異樣眼光而躲在女廁注射胰島素,到體認原來其實只是要比別人多在乎一點血糖問題,其他的並沒有什麼不同,目前已是學校的學生會長,時常要辦全校型的大活動,甚至必須代表學校參與很多活動。另外一位家有病童的彭爺爺,3年前孫子因為2星期瘦了5公斤,起先還高興是減肥成功,但因早晨起不來精神不佳,帶去醫院檢查,血糖384mg/dl,經醫師診斷為第1型糖尿病,全家瞬間如晴天霹靂而措手不及,也感激醫療團隊、兒童糖尿病協會和病友團體提供的精神支持、協助與分享,才能順利且快速的了解疾病對生活的影響及因應。

  林夢蕙處長表示糖尿病患者,需要自我監測血糖,配合飲食控制及規律運動,加上注射胰島素方能達到理想的血糖控制。為預防糖尿病併發症如心臟、眼睛、腎臟及神經等全身小血管產生病變,患者每年需進行眼底檢查及尿液微量白蛋白檢查。鼓勵罹患糖尿病病友加入臺北市的糖尿病支持團體,相關訊息請撥打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外縣市02-2720-8889)轉7115或洽詢臺北市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或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http://health.gov.taipei)查詢。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