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來到這個海岸城市,總會讓我想起故鄕基隆。
相較於舊金山的美,台灣最北的港都基隆,像是一幅褪色的油畫,畫師試著拿新的顏料塗塗補補,卻蓋不住掉色的頹廢感。經過四次改建的基隆火車站,像是一個拉皮後的鐵皮屋。外來客到基隆,往往只是等車位、排廟口小吃,然後拍拍屁股走人。曾經繁華的港市,現在變成依附台北而生、不受關愛的角落。早上的客運、火車站,總是排滿了要去台北上班的民眾;當新莊副都心的房價都已上看六字頭,基隆人只能阿Q安慰自己,這裡還有一個台北周邊房價相對合理的地方。
豪華郵輪靠岸,遊客下船後卻是跳上遊覽車一車一車的載去台北101。一個有山、有海的城市,不應該如此被忽略
在一片八仙樂園塵暴的新聞中,基隆新火車站搬遷的新聞,因為馬總統蒞臨啟用典禮而稍稍佔有一點版面;火車站及周邊港口的都市更新,是基隆重新振作的一個起點。除了建設,基隆更需要的是重新定義屬於這個城市的文化。
觀察基隆市政新團隊這幾個月,感覺基隆真的開始動起來,田寮河畔雜亂的纜線不見了;接管了正濱漁港舊漁會大樓,打造在地文化據點;地方文史工作者的奔走,保住了西二、西三倉庫。未來,或許我們也可以期待基隆有個如橫濱紅磚倉庫般的去處。
基隆,可以是很知性、悠哉的。
沿著外木山往大武崙的海岸濱海道路,伴著海景,可以騎單車、跑步。
去和平島的海水游泳池,一邊游泳,一邊體驗海中魚類在身邊圍繞的感受。
凌晨的崁仔頂魚市,或許比海科館還更適合當認識海中生物的教室。
一頓要價近50歐元的馬賽魚湯,是去南法必定要體驗的美食。到舊金山的漁人碼頭,想去品嚐Dungeness蟹跟Boudin的酸麵包海鮮濃湯。來和平島,一樣有鮮美的魚湯和螃蟹。與其期待捷運延伸,不如去更專注整合現有鐵路客運的資源,提供舒適、在地接駁的運輸,基隆或許不需要只想著去引進大都市的商業設施,而是打造一個慢活、發揮在地文化特色的城市,台北人不只是來廟口短暫停留,兩天一夜的輕旅行,不需塞在雪隧、不需長途跋涉,有山、有海、有美食。
在未來事件交易所首長民調中,基隆已不再是過去的吊車尾。基隆慢慢地在改變,不管是在地或是新移民,開始有可以期待的願景,未來,或許可以搭著輕軌電車,沿著田寮河,到港邊碼頭倉庫改建而成的藝文中心去看展,又或是坐在海景咖啡廳,看著許久未出現的老鷹在空中盤旋,基隆的未來,有很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