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猴采桃 與動物分享水蜜桃來了!

民生@報/陳小凌 2015.07.02 00:00
圖說:台東猴采桃到台博館。台博館提供。

【文/陳小凌】臺灣獼猴造成的農損是山區農民的痛,尤其果農對獼猴多半又氣又無奈;但三位在花蓮縣秀林鄉洛韶與新白楊的友善小農,卻寧願讓獼猴吃掉一半以上的水蜜桃,而從不願採取激烈的防治方式。國立臺灣博物館特別為這群小農生產的水蜜桃命名為「猴采桃」,還設計了以獼猴為主角的識別標章,並邀請他們到周末的「田裡有腳印市集」設攤;希望社會大眾用最實際的購買行動,鼓勵與自然共生的小農。

洛韶與新白楊位處中央山脈的中海拔山區,早年因為政府安置中橫開路榮民,因而有部分農業生產區域。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於2010年受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邀請,輔導當地的周美華、楊朝良、田曾秀嬌等三位小農轉型有機耕作,目前均已通過有機與綠色保育驗證,也是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每周六「田裡有腳印市集」的成員。

臺博館說,農友放棄施用化學農藥及肥料後,果園很快就出現非常多昆蟲與節肢動物,引來許多食蟲性的鼬獾與保育類的黃嘴角鴞;對農藥敏感的環紋蝶也在此形成一個龐大的族群,生態非常豐富。慈心基金會除了協助農民提升栽培技術,也協助農民架設網購平台,拓展通路。

但轉型有機後,小農還是得面對比慣行農法低的收成率,以及許多野生動物上門光顧的農損,特別是臺灣獼猴與山豬每年至少造成一半以上的損失;即使如此,小農們從未採取激烈的防治方式,還把農損當成是與大自然分享。

去年,慈心協助引入台東區農業改良場助理研究員陳奕君研發的防猴網讓農友試用,發現防猴網罩住的水蜜桃樹確實能阻隔獼猴採食,也防範了夜蛾、松鼠等野生動物的危害;於是今年農友在較多的桃樹罩上防猴網,水蜜桃才開始有了較好的收成,但農友也因此擔心起原有的銷售通路無法去化。臺博館說,該館人員曾經在6月中旬上山訪視,發現這幾位小農也只不過是在上千棵的水蜜桃樹中,選擇其中少數結實率較好的罩上防猴網,其他仍然任由獼猴與白鼻心取用!

臺博館表示,為了推動農業生產與生態保育共存共榮的理念,從去年開始,每周六在該館南門園區推出象徵綠色保育的「田裡有腳印市集」,臺博館為了鼓勵這群與自然共生的農友,特別設計了「猴采桃」標章。該館解釋,采與採同音,「猴采桃」取其願與獼猴共享之寓意,期望能協助三位小農建立水蜜桃品牌並拓展通路。

臺博館將在本周六(4日)上午10時半在「田裡有腳印市集」舉辦「猴采桃嚐鮮會」,邀請民眾支持小農的友善耕作方式;也安排小農與消費者面對面,分享在山區的農耕生活以及與野生動物友善互動的歷程。(田裡有腳印市集地址:臺北市南昌路一段1 號;「猴采桃嚐鮮會」活動訊息可上國立臺灣博物館官網。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