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琴房裡學不到的音樂性 舒曼給青年音樂家的生活守則建議

欣傳媒/ 2015.06.23 00:00
小紅帽

還記得2011年德國柏林藝術大學的碩士畢業考結束時,當我跟學校的主修教授道別的時候,教授對我說:「在柏林的這段時間你在學校學習的很好,四年的時間,音樂上的,在學校該學的你也都學得差不多了,離開了學校,將來你該好面對的課題是-好好的學習如何『生活』。」

《禮記·樂記》說:「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音樂的功用除了象徵功能性訊號之外,抒發表達人類的情感是音樂的主要原型之一。音樂是表達情感的藝術,情感從何而來?就是與大家息息相關的「生活」。

我們在學校就讀音樂系時,一天七八個小時埋首在琴房裡,苦練技藝確實是成為一個成熟音樂家必經的過程,沒有技藝就如同一個廚師沒有一套良好的烹煮器具可以隨心所欲的發揮其腦中的味覺創意。

音樂「家」與音樂「匠」

但何謂一個真正的「音樂家」?「匠」和「家」的差別在哪裡?近年來古典音樂的演奏水準蒸蒸日上,各式各樣的國際音樂大賽令人目不暇給,每年國際音樂大賽生產出許多首獎的得主,這些首獎得主在同年齡的好手中往往都是菁英中的菁英,但是有許多大賽的得主在褪去了比賽熱潮光環之後就隨者掌聲,隱沒在音樂的洪流之中,再也沒有人知道他們是誰。

目前在檯面上令人景仰的音樂家,帕爾曼、馬友友、慕特、阿格麗希等等名家,她們令人景仰的並不只是他們卓越的演奏水準,我們聽眾喜歡聽的,百聽不厭的是他們的個人魅力,對於音樂品味的堅持和從其音樂中散發出獨一無二的生命火花。

體驗「生活」的意義同時無形中也增進了對於音樂的修養

德國作曲家舒曼(Robert Schumann) ,他曾經為青少年寫撰寫音樂的居家生活守則 (Musikalische Haus- und Lebens-Regeln) ,其中提到許多許多給青年音樂家的理念價值觀教學,他曾經提到幾個很有意思的想法

引用書中第59條.「盡情地四處體驗生活吧,面對其他的領域如藝術和科學中也要如此。」

引用書中第45條.「怎麼樣才能具有音樂性呢?親愛的孩子,最重要的事情是,一雙敏捷的耳朵和快速的理解力,如上所述,持續使這個能力不斷地提升進步。但你不能像隱士一樣整日把自己關在屋內,做一些機械式的學習,反而應該讓自己身處在一個生機勃勃的、具有多樣性的音樂交流環境中,特別是要讓自己常接觸合唱團和交響樂團。

原文免費下載網址

 

同時具有哈佛人類學碩士的大提琴家馬友友曾經在受訪專提到關於是否會讓孩子學音樂:「我教他們生活的技能,如開車,吃飯等。不特別只教音樂,如果他們有意願就學,沒有,也沒關係,音樂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什麼是「生活」? 每個人都具有自己獨一無二的精采故事,我們喜歡美麗的大自然、可愛的動物、享受愛情、對家人無私的愛與責任、認真工作之餘下班之後安排自己的興趣與社交生活,尋找自己的人生的價值觀與信念,相信在豐富生活的同時,在音樂演奏上也會淬鍊出持續成長、源源不絕的生命熱情!

作者 小紅帽

本名洪詩涵,德國柏林藝術大學小提琴藝術家碩士文憑,目前擔任欣古典版主,熱愛旅行及古典音樂分享寫作。

小紅帽與您分享古典音樂的世界:欣古典臉書粉絲團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