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紅藜耐旱營養高 具台灣雜糧作物潛力

中央廣播電台/陳林幸虹 2015.06.19 00:00
紅藜又稱台灣藜,是原住民族早期傳統作物,營養豐富。知名麵包師傅吳寶春還以老家屏東出產的紅藜,研發紅藜麵包,一炮而紅;至於美國女藝人碧昂絲則以南美出產的藜麥作為減重主食,一夜成名。農委會農改場認為,台灣藜具抗旱性,目前栽種面積不大,但若持續推廣,相當有機會成為台灣的主要雜糧作物。

台灣藜又稱紅藜,是原住民族早期傳統作物,主要作為釀酒的酒麴,營養價值豐富,蛋白質含量與小麥相當,是稻米的2倍,膳食纖維含量為燕麥的3倍、地瓜的6倍。在礦物質部分,含鈣也很豐富,為稻米的50倍、燕麥的23倍,鐵質與鋅的含量也很高,為地瓜的11倍與8倍。

另外紅藜也含有重要的硒與鍺元素,並具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必須胺基酸,可加入米飯煮成台灣藜飯、台灣藜甜湯、或製成台灣藜餅乾、是非常值得開發與推廣的健康作物。

目前台灣國內販售的紅藜,批發價為1台斤新台幣600元,和從南美進口的藜麥相比,價格高2至3倍。台東區農業改良場副場長陳昱初指出,台灣紅藜種植主要為傳統農法,也就是不噴灑農藥,目前全台種植面積只有50至80公頃,如果未來種植面積翻倍成長,價格就會漸回穩。他也認為,台灣藜具抗旱性,目前栽種面積不大,但若持續推廣,相當有機會成為台灣的主要雜糧作物。陳昱初說:『(原音)雖然面積很小,但是以它的健康成份以及各方面耐旱和抗旱性的表現,有它一定的面積增長的空間,在台灣也可以發展成一些除了主食以外,必要補充的重要作物。』

陳昱初也指出,目前農改場也正全面推廣台灣藜,希望能夠成為台東或是原住民民族的特色作物,並具「台東限定」的概念,讓原住民能夠增加收益,並發展成小而美的精緻農業。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