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資誠2015台灣企業領袖調查: 跨界與轉型 CEO領導變革的新思維

中央社/ 2015.06.11 00:00
資誠2015台灣企業領袖調查: 跨界與轉型 CEO領導變革的新思維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50611 17:40:17)面對瞬息萬變的全球環境,企業要如何將挑戰轉化為成長的機會?有鑑於此,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今天於台北東方文華酒店舉行記者會,公布《跨界轉型

領導變革 ─ 2015資誠台灣企業領袖調查報告》。資誠並邀請智識夥伴中華經濟研究院吳中書院長,以及今年接受深度訪談的網路家庭詹宏志董事長、台新金控饒世湛總經理至記者會現場,剖析台灣經濟發展趨勢及產業升級轉型的契機與挑戰等議題。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張明輝所長表示,資誠的使命是「營造社會誠信,解決重要問題」,資誠不僅提供專業誠信的服務,更持續引進全球卓越企業的經營觀念與新的趨勢。透過年度台灣企業領袖調查報告,資誠希望能彙整及分享產業界與學術界的先進觀點,期望能為台灣經濟的轉型成長和社會的永續發展找到新契機,共同提升台灣的競爭力。

台灣企業營收成長信心忐忑

台灣企業領袖調查計畫主持人、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副所長暨策略長吳德豐對調查結果進行摘要報告。他指出,今年只有33%的台灣企業領袖對未來一年企業營收感到「非常有信心」,相較於去年的60%,幾乎腰斬。不僅低於今年全球CEO的平均值39%,更是資誠進行台灣企業領袖調查四年來的最低。主要原因是中國及美國經濟鈍化及台灣食安風暴,再加上中國大陸紅色供應鏈的挑戰,導致台灣企業領袖對自身企業營收成長的信心趨於審慎。

至於哪些市場提供最佳機會?吳德豐分析,相較起來,這股成長的力量逐漸從新興國家轉移到成熟市場。在2015年全球企業的最佳海外投資市場排行榜中,今年美國首度超越中國,躍居榜首。問及對台灣企業最重要的海外國家,美國從去年的47%大幅增加到今年的73%,顯見台灣企業比去年更重視美國經濟的復甦及因復甦而帶來的效應。不過,對台灣企業領袖來說,中國大陸仍然是台灣企業追求成長的首選,而且重要性有增無減,從去年的78%增加到今年的82%,台灣企業對中國大陸市場的依賴程度似乎更深。

迎戰紅色供應鏈

降低成本不再是唯一優勢

儘管中國大陸帶來許多潛在商機,然而,吳德豐話鋒一轉,指出台灣許多產業已和中國大陸企業轉變為競爭的關係,面臨紅色供應鏈的嚴峻挑戰。他同時觀察到,越來越多台灣企業在尋求策略性的變革與創新,思考如何迎戰紅色供應鏈的全面性競爭。根據調查報告結果顯示,今年只有 44%的企業認為「降低成本」為台灣企業組織重整策略的最重要手段,比去年的70%減少許多,可見台灣企業已不再認為「低成本」是企業競爭的唯一優勢。台灣部分產業走到代工的瓶頸,是不爭的事實,應該思考如何進行產品及服務的突破性創新,讓台灣產業能夠升級和轉型。

另外,CEO擔憂對企業經營的商業威脅從四面八方而來,根據調查報告,「法規過度規範」(over regulation)今年再度名列CEO最擔憂的風險之首,今年高達78%的全球CEO這麼認為,不僅比去年增加六個百分點,也是PwC進行18屆全球企業領袖調查以來的史上最高,台灣也有40%的企業領袖認為「法規過度規範」是主要威脅。

跨界與轉型

「Double T」新思維當紅

吳德豐表示,根據調查結果發現,56%的台灣企業領袖認為跨界競爭將是未來的趨勢,未來三年有可能投入本業以外的其他產業;而未來的跨產業競爭者主要將來自科技業、零售及批發業等產業。面對產業邊界的融解以及競爭的挑戰,企業應採取「Double T」的新思維:跨界(Transboundary)與轉型(Transformation),以期在新的競爭領域中找到永續成長之路。

「跨界」不是多角化經營,而是指運用自身的核心能力來規劃新成長策略,將觸角伸向本業以外的新領域及新產業,來進行以強化核心本業競爭力的整合發展。「轉型」指的是企業面對跨界趨勢以及數位科技時代的來臨,將全球趨勢帶來的改變轉化為企業的價值,進行組織的調整及回應,包括對數位科技的運用、創新商業模式等,重要的是創造一個可以迎接未來市場及客戶需求的營運模式。

吳德豐指出,像是面對產業邊界的融解,包括去中間化,很多企業面對新的競爭者(非同業)的挑戰,必須思考如何進行跨界轉型策略,以成功延伸B2C成效,或以免因為B2C被裁斷而喪失競爭優勢。再如企業為了因應「工業4.0」(智慧工廠)的潮流,必須朝向與物聯網、大數據等的整合和轉型,而這些跨界與轉型是否能成功,將對企業未來的永續與成長有很大的影響。

如何進行跨界與轉型,吳德豐說,有賴企業領導人的領導,其中應該關注的三項重點是:多元化的夥伴關係、多元化的人才策略及重視CSR為新競爭力的來源。至於如何帶領企業進行變革,他建議現代的企業領袖必須具備跨界力、洞察力和軟實力,擁有多元能力及前瞻視野,有能力洞察現況也能夠看見未來,並且結合企業的傳統和創新,重視人才多元化與包容性策略,方能帶領企業邁向跨界和轉型之路。

中經院:台灣應繼續進行ECFA後續談判

中華經濟研究院吳中書院長表示,整體來看,今年台灣的景氣會比去年好,製造業的需求力道稍微不足,非製造業因牽涉休閒觀光等內需產業,表現相對穩健。不過,未來仍有幾項情勢值得重視,包括全球景氣已有鈍化現象,美國利率將逐步調升、低油價回升力道需求浮現、中國經濟成長遲緩、地緣政治等,都有可能拖累經濟復甦的力道。

對於台灣在貿易自由化的進展,吳中書院長認為,由於中國大陸因素的存在,台灣無法自主選擇加入RCEP與TPP的先後順序。要追求台灣最大經濟利益,較為合適的策略是繼續ECFA後續談判,並把握任何管道擴展全球經貿的關聯性,包括同時積極參與RCEP與TPP,努力促成TISA的早日達成,以及加入太平洋聯盟等。

產業邊界融解

異業結合成趨勢

談到數位科技帶來的產業邊界融解,詹宏志董事長表示,網路科技帶來的變化其實就是邊界都融解了,讓企業沒有地方可以防守,因為企業的威脅來源會從各種不能想像的範圍出現。,詹宏志董事長說:「你害怕別人,別人也害怕你,因為你也隨時可能變成他的競爭者。面對跨境交易的競爭,我如果沒有想出一個方法變成馬雲的噩夢,他就會變成我的噩夢。」

至於如何面對新的產業競爭和合作關係,台新金控饒世湛總經理認為,異業結合是必然的趨勢,但如何發展則有待討論。銀行處理的是金流,其他行業處理的是物流,未來,異業結合後一定會有適度的分工,跟以前各作各的模式是不一樣的。饒世湛總經理強調,「異業結合也有一個很大的議題是大數據,在這之中可以找到很多的消費者行為,現在金融業與其它產業的拉扯就在於,這樣的大數據到底是屬於誰的?長久來看,金融產業和非金融產業未來一定是個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

面對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競爭環境,吳德豐建議,台灣的企業領袖應具備跨界力來領導變革,掌握企業的優勢與核心能力,以及重新評估商業及營運模式,同時建立多元且均衡的夥伴關係,並重視數位科技和傳統行業的融合新趨勢,以跨越界限、驅動轉型。他強調,企業也須關注及參與政府政策的發展,重視多元化且具包容性的人才策略,同時結合企業核心能力來實踐企業社會責任,以掌握及創造新的商機,打造永續成長的競爭力。

訊息來源: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172464.aspx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