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包容過世 天氣 國土計畫法

用藥失靈!手術治療頑固型癲癇有效

華人健康網/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 2015.06.03 00:00

癲癇真擾人!1名40多歲男子因患有先天性癲癇症,年少時首次發作後生活大受影響,嚴重時每天都會發作好幾次,全身和四肢不斷發抖,行為和情緒都出現障礙,雖然後來服藥控制,但每天晚上仍會發作一次,直到2個月前接受「4D 腦圖」定位的患部切除手術,輔以藥物治療,迄今未見到明顯的癲癇發作。

藥物失靈後,癲癇手術成了頑固型癲癇病患的最後一線希望。

20%癲癇患者用藥也難改善 屬於頑固型癲癇

癲癇是指腦的某些區域過度放電,導致病人神智、情緒、行為、運動和感覺的變化;由於癲癇會長期且反覆性發作,必須長期服用抗癲癇藥物控制,但少部分患者服藥卻無法有效控制癲癇,屬於頑固型癲癇患者。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張正修表示,台灣癲癇症的盛行率約1%,其中約20%患者無法用藥物獲得良好的控制,使用2至3種抗癲癇藥物長達2至3年,發作情況仍不見改善,且配合發作頻率和嚴重程度的評估,即可歸類為「頑固型癲癇」。

頑固型患者可能因為全身性發作而導致意外死亡,或是因為不斷的部分性發作導致持續的神經功能退化,造成患者及家屬極大的生理與心理負擔。

張正修醫師表示,癲癇是指腦的某些區域過度放電,導致病人神智、情緒、行為、運動和感覺的變化。(圖片提供/中山附醫)

切除手術治療頑固型癲癇 精準定位很重要

藥物失靈後,癲癇手術成了頑固型癲癇病患的最後一線希望。張正修醫師表示,臨床常見的癲癇手術為切除手術和迷走神經電刺激術,後者的成功率約45%,約3年需換一次電池,治療費用較高;而切除手術,若術前能精準定位癲癇病灶,手術成功率不僅可達7成以上,甚至可達9成5以上,也能減少切除範圍太大、傷及大腦運動區或語言區的風險。

為了提升癲癇病灶切除手術的準確性,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癲癇治療中心研發出「4D定位」技術,結合腦電波、腦癲癇放電區和腦功能區各種資訊,同時匯入患者腦構造圖,並立體成像,利用此一「4D 腦圖」,再配合術中導航系統,可精準定位病灶,縮小切除範圍,提升癲癇手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可望成為治療頑固型癲癇的新利器。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38/25738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