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獨立書店「草根書室」 新加坡最美風景

中央廣播電台/江昭倫 2015.05.30 00:00
新加坡競爭力全球排名名列前茅,但經濟發展下付出的文化代價,卻是許多新加坡人思考的問題。「草根書室」自許為新加坡本土華語作家曝光平台,並努力在西化的新加坡社會裡推廣中文閱讀;這個舉動或許吃力不討好,但對許多造訪新加坡的旅客而言,稱它為新加坡最美風景,一點也不為過。

◎「草根」與台灣的淵源

走進「草根書室」,約莫40多坪大的挑高空間,兩旁書架擺滿了各式中文書籍與繪本,牆上正展出好萊塢早期以新加坡為背景的電影海報,走進裡頭有可辦講座的小小空間,最內處則是提供休憩的咖啡空間,整體風格與台灣的獨立書店相似。

這是新生的「草根書室」模樣,才剛重新開張半年,一切煥發新的文化氣象。

事實上,新加坡的中文獨立書店「草根書室」歷史由來已久,最初是新加坡作家英培安於1995年創辦,地點位於市中心商業大樓三樓一個小角落處,賣的主要是文史哲學類的書籍,提供大學中文系學生或學術研究所用,風格近似於台北公館的「唐山書店」。

當時,英培年透過「唐山書店」購進不少台灣出版品,像是三民書局的中文經史類出版品,就是店內一大特色,作家本人的作品也有不少是經由「唐山書店」在台灣出版。

過去草根書室其實與台灣有著密切的淵源。

◎星不能沒有華文獨立書店

只是在大環境的壓力下,經營書店很辛苦,尤其是獨立書店,英培安苦撐後決定放棄,消息一出,引起新加坡文化界譁然,但仍舊沒有金主願意出面支持。最後由3位愛書人林仁餘、林永心、林韋地接手,地點也則從原本的市中心搬到牛車水附近、武吉巴梳路一帶的百年老店屋,緊鄰一旁的恰好是台灣知名廚師江振誠開設的美食餐廳。

林仁餘說,早前新加坡還有不少獨立華文書店,現在屈指可數,而且老闆年紀都很大了,若退休也不可能有新生代接受,擔心新加坡恐怕沒有華文獨立書店,他們幾個人才決定跳下來接手。林仁餘說:『(原音)新加坡的問題現在是,新加坡的中文獨立書店大概只剩下4、5家,其中大部分其實是一些老先生在經營,我們就估計說可能再過幾年,老先生決定要退休的話,肯定不會有後繼,這意味可能再過2、3年,3、4年,新加坡可能沒有華文獨立書店的局面可能會出現,所以我們就覺得這個情況不應該是這樣,那我們就覺得我們還有一點小小的能力啦,就大家聚合一些資源,好,那我們接手來做。』

目前「草根書室」主要有3名全職員工,林仁餘是「老闆兼撞鐘」,訪問當天,他還忙著親自煮咖啡,就連麵包都是由他自己做的;林永心負責財務管理,早年曾到台灣就讀師範大學;還有一位年輕的女職員,馬來西亞人,剛從台灣世新大學畢業。

現在的草根書室,仍與台灣有某種深層的緊密關係。

◎獨立書店經營挑戰

經營獨立書店從任何一方面看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尤其在以英文為官方語言的新加坡社會裡,標榜以華文書為主的獨立書店「草根書室」存在,更顯得異常特別。

林仁餘說,他們經營「草根書室」面對挑戰相當多,除了紙本閱讀越來越式微,過去新加坡推廣華文閱讀太過於多偏向文史類或小說也是一個盲點,但最大的困難還是在於新加坡西化嚴重,中文閱讀市場受到限縮,亟待克服。林仁餘:『(原音)書本的閱讀大家都知道嘛,遇到一個最大的問題,在新加坡還有在這個之外、在這個之上,更麻煩的事情是新加坡是愈來愈英文的社會,中文其實是非常非常收縮的狀況,中文閱讀相對來說更小規模,所以我想這其實是我們最大的挑戰。』

為了讓更多人願意走入「草根書室」,林仁餘與團隊參考台灣、香港與中國大陸獨立書店,在店內增設咖啡館,並舉辦各種講座或展覽,書的選擇種類上也更多元,增加許多生活、美食與繪本類書籍,希望吸引更多讀者目光。

◎新加坡華文作家平台

目前「草根書室」與台灣主要出版社都有合作往來,店內一半的書來自台灣,不過最讓林仁餘與團隊開心的是,因為「草根書室」的存在,讓許多原本沒有機會出版的新加坡華文作家,終於找到了發表的平台。

林仁餘:『(原音)因為過去本地作者出書面臨最大的問題是出了書沒地方賣,因為沒幾家中文書店嘛,像那些連鎖的,像紀伊國屋或者我們有一家叫大眾書店,大部分是進不了它們那些大的通路,變成很多人就送人或自己賣,所以變成是我們有了這個書店之後,當時我們也覺得OK我們要提供這個平台,所以很多人把書拿來在我們這裡賣,所以我們也沒想到其實本地書,蠻多人是想要買的。』

林仁餘透露,接手「草根書室」後,他們與房東簽了3年租約,也籌措好了3年的經營費用,目前狀況比原先預期要好,加上這幾年有比較多來自中國大陸或台灣、香港移民,加上新加坡本地40歲以上的人還是有部分社群喜歡閱讀華文書,若能抓住這群人,他認為「草根書室」還是有機會生存下來,他們會努力用各種方式讓收支打平,讓「草根書室」可以繼續走下去。

林仁餘笑說,很多朋友剛開始聽說他們要接手「草根書室」,都抱持懷疑的態度;而他們的想法很簡單,希望透過他們的努力,讓新加坡的文青看到經營書店的可能性,因此帶動更多人投入開設華文獨立書店。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