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寶林茶室 地震 清明連假

台灣世界展望會:教育,是我們能帶給貧困孩童最珍貴的禮物!

大成報/ 2015.05.29 00:00
【大成報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應邀來台的美國聯準會前主席柏南奇(Ben Bernanke),日前在回應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提出「貧富差距」問題時指出,自由競爭市場機制導致貧富差距是自然現象,然教育確是階級流動的關鍵途徑。據台灣世界展望會西區辦事處主任朱玉欣表示,教育,是我們能帶給貧困孩童最珍貴的禮物;處於經濟弱勢家庭的孩子,常被迫在經濟壓力及課業學習當中做出選擇。然而,由於資源匱乏,這條求學的漫漫長路卻是如此辛苦不易。因此,長期關懷弱勢學子求學的台灣世界展望會,在支持台灣5萬名弱勢兒童不因家貧而中斷上學之路的過程中,希望民眾一起伸出援手共同支持「貧童免於失學之虞!」

台灣世界展望會西區辦事處於這一週時間,陸續介紹台灣世界展望會長期關懷的弱勢學子對象,台灣世界展望會西區辦事處朱玉欣主任表示,例如目前就讀國立體育大學的陳百柔,從小她就對於羽球充滿熱情,每天除了上課及休息,其餘的時間皆在練習羽球,更在今年5月的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羽球公開混合組混雙賽中奪金。「在球場上奔跑流汗,去追尋球的落點,讓我不敢輕易放棄任何一顆球,全力出擊,並將它揮向對手陣營,看著它掉在地板上,真的會感到無比的成就。」百柔感性且堅強地說著,然這也是她最喜歡的一刻。

將體育老師當成未來志向的百柔,並開始進修教育學程。「我每天早上6點晨跑2小時,接著上課到中午,下午持續練習羽球,晚上則研習教育學程課程,幾乎都到10點多才到宿舍,回到宿舍還需整理報告,加上假日經常有比賽,幾乎沒有休閒的時間。」百柔提到訓練期間的努力,然陳百柔腰椎曾經受過傷害,加上自己有脊椎側彎的問題,讓她萌生退意,但是當時的教練每天接送她來往醫院進行復健,百柔由衷地感激說著:「真的很感動,教練的堅持與看重,讓我不想辜負每個幫助過我的人,我一定要把『吃苦當成吃補』,才不會讓愛我的人失望。」

朱玉欣主任進而再介紹另一個長期關懷的對象,就是今年就讀大三的彭偉倫,是家中的長子,早熟懂事的他,為了減輕母親照顧家庭的辛苦,選擇在便利商店打工,他將半工半讀的錢都存下來,支付弟弟妹妹的生活費。忙碌的工讀生活占去了他許多時間,但他並不以此為忤,反而更要求自己不能因為辛苦而鬆懈了課業,彭偉倫說:「現在我必須努力充實自己,以後到職場才有競爭力」。

曾經一度因失去父親,加上家中沉重的經濟負擔,因而想選擇放棄學業。偉倫在社工及家人的陪伴及支持之下,順利進入元培科技大學資管系就讀。一路上半工半讀分擔家計,希望未來能靠自己的力量帶給家人更穩定的生活。「照顧家人是我目前最大的夢想!」偉倫語氣堅定地說,要讓媽媽還有弟弟妹妹過更好的生活。

偉倫的個性活潑、外向,國高中時期開始就參與許多活動、教會青少年團契等,從過程中認識自己,並找到自己的夢想,曾經他立定志向想要成為一名傳道人。但是,這個夢想在他高中畢業那一年有了重大的改變。那年,偉倫的父親因為久病纏身而去世,驟然失去父親的他,宛如喪失了精神支柱一般,無以負荷的沉重情緒幾乎讓他走不出低潮。幸好,在家人彼此緊密的扶持,以及社工的陪伴打氣之下,慢慢引導偉倫走出低谷。

然而,好景不常,半年前偉倫媽媽被診斷發現罹患鼻咽癌,讓全家人都很擔心,身為男孩子的他不懂得表達情感,又怕帶給媽媽壓力,只能默默地陪伴在媽媽身邊。媽媽持續接受治療、追蹤之後,病情已經大幅好轉。偉倫事後回想:「看著媽媽撐著虛弱的身體勉強去工作,真的恨不得自己能夠快點長大,幫媽媽分擔家計。」

雖然家中經濟壓力沉重,但懂得回饋付出的偉倫,會將每個月打工剩下的錢一點一滴的存下來,存到一筆金額後,便將這筆錢捐給教會。偉倫此舉也讓教會的牧師及師母相當感動。偉倫知道他的生活環境比別人更艱困,因此必須比別人更努力,更加珍惜、把握每一次學習的機會,他希望未來有能力的時候,也能夠回饋展望會,幫助更多像他一樣的孩子。現在的他夢想有了改變,他變得實際,他說:「我希望我一個人的收入,可以撐起這個家。」

朱玉欣主任表示,百柔、偉倫的故事不是單一個案,還有許多貧童在逆境中不畏艱苦,努力在經濟與學業之間找到平衡,盼透過知識的學習,真正改變家庭未來的命運。展望會服務的家庭中,許多因為突發性的變故,導致家庭陷入困境,但許多父母仍然堅守岡位,默默守護家庭、教養子女,讓孩子能夠順利就學。展望會在桃竹苗地區約幫助7000名兒童及青少年,為幫助他們順利上學,每學期需發放超過讓孩子能夠順利就學2千7百萬元的助學金。為讓這群孩子的求學之路不再遙遠,希望有您的支持與陪伴,貧童將免於失學之虞,擁有夢想的機會。展望會特邀請您,每月定期捐款1000元投入「助學行動」,請利用台灣世界展望會網站www.worldvision.org.tw,或與資源發展團隊西區辦公室聯繫,新竹愛心專線(03)562-8155分機121~124。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