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朱立倫「團結在制度之下」頑強苦心的困頓與無奈

美麗島電子報/周玉蔻 2015.05.18 00:00
話已說清楚了。朱立倫不肯淪落到做馬英九欽定接班人的「兒皇帝」;不願意聽命於馬太上皇為吳敦義「徵召」鋪路做「李蓮英」;更不可能為了「團結」兩個字,掉入替王金平修改黨章再任一屆不分區立委的甜蜜陷阱。

他堅持不妥協於政治利害分配,力抗類似分贓交換的頑強,超乎不少政治觀察家的預期。我主持的廣播節目「蔻蔻早餐」每週一「萍心而論」的主講人蔡詩萍,公開表示對朱立倫的肯定和刮目相看。

原來,「初選」就是朱立倫對抗諸種干擾的秘密武器。團結不是交易,不是糖衣口號。

換成朱立倫上週六,5月16日鏗鏘有力那一番講演的說法,「團結在制度和中心理念之下」的深刻用詞,不難發現,曾經對黨內「公」、「姐」、「兄」等封建稱呼文化不以為然的朱立倫,下定決心不參與2016總統大選爭戰後,面對的就是各方利益勢力的壓力。

這也是近數日來,國民黨人從立委、議員、到王金平、馬英九頻頻高喊團結,幕後各有私利考慮的玄機。

「團結」力量大?但是,「團結」的定義,誰來解釋?國民黨被視為可戰人選的A咖們,一個個重申團結的重要,為什麼硬是沒有一個人願意出頭,去當那隻上火線的領頭羊呢?

馬英九上週五,5月15日接受蘋果日報專訪的一席話,凸顯出檯面上的人物,不是不想選,而是沒一個人要為他執政形象和政績太差善後、背黑鍋的赤裸裸悲涼政治現實。

馬英九當前民意支持度慘澹,沒有人敢於昧著民意肯定馬英九的政績;更不想扛上馬英九七年執政成績不佳包袱。有意參選者若是果真勇於投入選戰,勢必要站出來積極強烈批判馬英九,如同2008年時,謝長廷和蘇貞昌兩人冷眼對待陳水扁一樣,最後下場,必定是造成黨的分裂,破壞「團結」。

既然參選即是分裂,唯有黨內徵召,才可以迴避這樣的一個矛盾。馬英九也盤算著透過徵召,將唯一親信愛將吳敦義,安全拱上總統候選人的位置。

政壇皆知,一直以來,馬英九都想在這次選舉中安插自己的欽定接班候選人。其中,吳敦義本是首選;江宜樺一度後來居上,卻不幸在太陽花學運和九合一選舉海嘯襲捲下遭淹沒。馬英九終於只剩民調低落的吳副總統可以倚靠。

王金平,則是自有所圖。他的第一目標,拿下四連任不分區立委名額,繼續穩坐立院龍頭大位。

左攻右逼,朱立倫推出「制度」,抵擋馬王以「團結」之名,行貪婪與自私自利之實的真面目。

千辛萬苦,國民黨初選領表已經截止,領表的洪秀柱與楊志良,目前估計,應該都可以通過黨內連署的門檻。這樣看來,朱立倫對於「制度」的頑強堅持,和用心良苦的忍謗忍辱,終於度過第一道難關。

照理說,既然朱立倫不出來參選,其他人的動向,本應不關他的事。然而,做為黨主席,在這個國民黨最低潮的時期,他必須為黨、也為自己樹立新的風格與典範,絕不可能容許他人任意干涉。制度化的初選平台,是他擋下馬王兩人介入干預的最佳藉口與手法。

除了改革典範的形象之外,朱立倫之所以堅持制度化,不能不說也是有著若干政治盤算的元素。對於不喜歡王金平的人來說,朱立倫果真讓王金平如願再任不分區立委。幾乎穩坐下屆立院龍頭的王金平,在2016年總統大選輸了之後,就會成為那時國民黨在政壇中影響力最大的人物。

這可不是更多國民黨人所樂見的情況。

對抗馬王,要付出代價的,朱立倫心知肚明。就如朱立倫所說,這次大選之後無論如何他都不再會是黨主席了。因為要是國民黨勝選了,那麼新任總統就會是當然黨主席;更大的可能,是敗選之後他要承擔起所有責任引咎辭職。

這也是朱立倫「心無掛礙、無所懼」宣言的基礎。

朱立倫的堅持,困難中有為有守,值得鼓舞贊賞。身為國民黨最短命的黨主席,剩下的七個月任內,朱立倫若是能夠在黨產問題上有所改革,就一定能為自己留下一個不一樣的歷史定位。

朱主席,加油。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