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nba 天氣 mlb

4600宋體漢鉛字 贈英斯巴大學

民生@報/陳小凌 2015.05.16 00:00
圖說:英國斯巴大學Tim Vyner教授體驗撿鉛字。文化局提供。

【文/陳小凌】緣牽鉛字,當鑄字機、活字印刷機被工廠淘汰,坊間鑄字行紛紛結束營業時,鉛字再度華麗轉身,成為文化資產最具重量、耀眼的創作新星。全套4600個初號宋體漢鉛字與檢索系統,透過日星鑄字行製作打造,8月將無償捐贈給英國斯巴大學,讓正體漢字文化發光。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今日起於臺北市中山堂3樓迴廊,舉辦「日星鑄字行與漢字文學」特展。「鑄字銅模」、「手搖鑄字機」、「中文自動打字機」及「古騰堡印刷機」等機具,提醒我們正視反思珍貴的文化資產,也令西方人驚艷。

日新鑄字行在去年就與來自英國斯巴大學考察團有過一面之緣,聽聞校方開授活字印刷實務課程,考察團指名參訪日星鑄字行,張介冠老闆對校方慕名前來印象深刻,更因考察團員對漢字文化展現出高度興趣及熱情大為感動,因而希望透過活版鑄字贈予,讓正體漢字之美呈現於西方文化。中英雙方因鉛字結緣,間接促成「日星鑄字行與漢字文學特展」。

創辦於1969年的日星鑄字行,是臺灣一家活版鑄字廠,位於臺北市太原路,專門生產印刷業所需的鉛體文字。在中南鑄字廠(中南行)於2000年關閉後,日星鑄字行成為臺灣碩果僅存的鑄字行,目前由第二代傳人張介冠接棒經營。日星鑄字行現今保存有楷體、明朝體、黑體三種字型,每種字型有7種尺寸,總數約十餘萬字的銅模與鉛字。其中最特別的是一套傳承自1909年後,由上海商務印書館所創製的中文正楷銅模,這套楷體字保有中文書法的筆劃與字形結構美感,因起源於上海,又被稱作「上海字」,是由戰後初期在臺北營業的「風行鑄字社」所引進。

展覽以活字印刷與鉛字鑄字業的發展歷史為展示軸線,四大主題分為「起:活字印刷與鉛字的起源」、「承:鉛字印刷的生活運用」、「轉:鉛字與文學」、「合:鑄字業的時代轉身為四個重點」,展出結束後將無償捐贈

給英國斯巴大學。

英國斯巴大學藝術設計院長Daniel Allen偕Tim Vyner教授專程來台出席捐贈儀式。全套檢索系統共計4600字,重達1000公斤,Tim Vyner表示:收下這份禮物後,將透過學術研討會及展覽,將漢字文化帶回英國。未來將在課堂中讓學生親自操作這套由日星鑄字行打造的宋體漢字檢索系統。

文化局長倪重華也樂見中英雙方的文化串連,他表示,透過這次捐贈,希望帶給民眾重新找回「字」的意義。除了互動體驗展出漢字文化,接續還有32場免費活動,8間文學相關藝文館所共襄盛舉。展期至7月5日。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