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專欄/陳水扁不如陳儀(一)

蕃論戰/侯漢廷/專欄 2015.05.01 00:00
瑞士法院判決陳水扁應歸還給臺灣不法所得兩億元,陳致中說,臺灣最不缺的就是不公不義。 先不去理會國民黨的政治黑手能影響瑞士法院這種鬼話,其實陳水扁對臺灣最大的貢獻,就是製造對歷史的不公不義。陳水扁執政期間,帶著一批御用臺獨學者、官員,扭曲歷史,推行去中國化、反國民黨化教育,對正義的傷害極大無比。 以二二八事件為例,陳水扁親自為《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背書,痛批國民黨當初光復是「劫收」臺灣。陳儀將臺灣米運至大陸,導致臺灣缺糧。 上述說法,明顯與事實有違。本文僅就「陳儀將臺灣米運至大陸」一事探討, 不討論陳儀其餘施政或二二八事件其他內容。請「產‧官‧學‧宅‧鄉‧婉」回應或批判本文時不要偏題。 光復初期,臺灣糧荒,米價高漲!以台北市零售米價為例,自戰後接收到1946年春已漲了100倍,1947年元月更漲為戰後初期的400倍,此種漲勢甚是驚人。(史明,《臺灣四百年史》,頁737) 究竟米荒從何而來? 《責任歸屬研究報告》一書196頁,根據上海《文匯報》:「根據可靠消息,臺灣徵實的米和肥料換來的米,全部都運往蘇北和華北充軍糧了。」 然後遽下結論:「臺灣食米運往華北,充作內戰中的糧食補給,這恐怕才是戰後初期臺灣米荒的真正原因吧!」 要證明「陳儀是否將米運至大陸」此等重要大事,竟然只根據當年媒體一句話的捕風捉影,證據力相當薄弱。其實,不僅《責任歸屬研究報告》,諸多獨派學者亦持此論,在此不一一點名。導致現在的教科書甚至是普及率頗高的動畫〈TAIWAN BAR〉亦持此論。 然而事實呢? 中央政府曾多次向臺灣徵米,但陳儀鑑於臺灣人民亦缺米糧,所以反對將米運往大陸,極力抗拒,以致中央無法徵收。如1945年12月 28日中央行總秘書長向景雲,致電行總臺灣分署錢宗起詢問: 「臺灣食米全年生產及銷費量各若干,目下有無餘糧可資出口,供給華南各地。署如大量購運有無困難。盼即電復滬福州路 120 號善後總署。」 (〈向景雲致分署錢宗起亥儉電〉,收入《館藏民國臺灣檔案匯編》,冊 37,頁 361-362。) 電文中,中央政府向臺灣方面要米,同時,他也直接去電陳儀,是否有辦法糧食出口,陳儀在12月29日以亥艷(12/29)電向行總署長回覆如下: 「臺灣素以產米著名,唯近年因肥料供給缺乏,收穫逐年遞減,估計自本年十一月至明年五月需要四十九萬三千餘噸,而本省可能供給者祇三十七萬九千餘噸,尚短十一萬四千餘噸,雖目前尚未缺糧,而轉瞬即感糧荒頗為嚴重。為今之計,首在輸入大批化學肥料,使勿失農時,來年收成方有把握。次則在青黃不接時期,運濟糧食以資過渡。報載聯總明年一至六月運米七十三萬噸接濟我國。此項糧食如何分配,當在藎籌之中,務祈將臺灣列入分配糧食區內,於明年二、三月間接濟五萬噸以維民食。一面並請分配大批化學肥料來臺,藉利農事,實所企禱。至臺灣糧食產銷數字,已由救濟分署另電詳陳,佇盼電復。弟陳儀亥艷親印。」 (〈陳儀致總署署長亥艷〉,收入《館藏民國臺灣檔案匯編》,冊 37,頁 356-357。) 陳儀話說得白,臺灣超缺糧,無糧可供出口,倒是中央給點糧食和肥料吧! 筆者深知,網友和酸民是不會滿意的,一定會說:「一,政府公文不可信。二,這是兩手策略,陳儀一方面公開跟大陸說沒糧,給人民看他愛臺灣,一方面偷偷把糧食送往大陸。」 但是公文全圖掃描,白紙黑字,哪裡有什麼修改痕跡?再者,公文當時老百姓根本沒人看,目前也找不到任何陳儀送糧的文件證據,何來兩手策略?況且,類似的電報還有給與不同單位的兩三封,陳儀難道要先發電文給南京兩三個單位通知做假嗎?「我等下會發個假電報給你,你也發個假電報給我!因為六十年後有人會揭發我把米運到大陸的事實,所以要先做個假電報,騙騙六十年後的學者!」 陳儀除了不向大陸運米,相反,他還從大陸運米回台。長官公署於1946年5月25日下令查緝嚴禁糧食出境,並積極籌購外米。1946年1月31日,越南西貢米五千袋運抵臺灣。(臺灣銀行金融研究室,「臺灣光復後之經濟日誌」,《臺灣銀行季刊》,台北:臺灣銀行金融研究室編,1947年6月,頁232) 同年夏天,內地福建曾運米364公噸、穀281公噸及麥32公噸至臺灣。(糧食局,「臺灣光復後之糧政措施」,《臺灣銀行季刊》,創刊號,1947年6月,頁211。)此外,自1945年11月至1946年10月止,貿易局以交換物資為主併採購的方式,自上海、天津、青島等地進口大量臺灣所缺的物資,例如肥料8,457公噸、麵粉90,900袋、布123,664疋、汽油26,500加侖等共二十三類之多,並大量配銷予一般人民及合作社。(貿易局,「臺灣光復後之糧政措施」,《臺灣銀行季刊》,創刊號,1947年6月,頁215。) 因此,「陳儀將臺灣糧食運至大陸供應內戰導致臺灣糧荒」,不符事實。 我們實在該還給陳儀公道!同樣都姓陳,一個是在臺灣缺錢時把臺灣的錢搬到自己的家裡;一個是在臺灣缺米時把外地的米運到臺灣。到底誰才愛臺灣,高下立判!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