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想念古蹟仙-林衡道 三大文資社團呼籲大家緬懷古蹟芬芳 攜手相約看古蹟

中央社/ 2015.05.01 00:00
想念古蹟仙-林衡道 三大文資社團呼籲大家緬懷古蹟芬芳

攜手相約看古蹟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50501 17:30:33)「看古蹟像看花要趁早」是台灣史研究者林衡道(1915-1997)教授的名言。今(104)年適逢林衡道教授百歲冥誕,三大文化資產社團:中華民國文化資產維護學會、中華文物保護協會、中華海峽兩岸文化資產促進會,為感念古蹟仙林衡道對文化資產的奉獻,結合國立臺灣博物館、台北市中山堂及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共同主辦「緬懷古蹟芬芳~臺灣古蹟仙-林衡道教授百歲紀念古蹟導覽活動」。於5月3日(週日)上午9時30分至下午1時,舉辦從國立臺灣博物館出發到台北市中山堂的古蹟導覽活動,主辦單位特別商請著名台灣建築史學者李乾朗教授導覽。

中華民國文化資產維護學會莊芳榮理事長表示,台灣的文化資產保存工作,從民間到政府機關,都深受林衡道教授的影響與啟迪。中華文物保護學會理事長黃光男也表示,林衡道影響許多後輩學子,臺灣的古蹟文化資產能有今天的成果,我們不能忘記古蹟仙的典型風範!

李乾朗教授表示此次古蹟導覽活動選擇臺博館及中山堂這二處古蹟的理由有二:首先,林衡道教授出身板橋林本源家族,林家在臺灣歷史上名聲顯赫,清末被譽為臺灣首富,其巨大的宅邸三落大厝、五落大厝與花園遠近馳名,日據時期的博覽會也曾利用林家花園舉行。臺博館興建之時林家曾大力捐輸,因此臺博館與林老師有家族性的淵源;其次,中山堂可說是林老師早年固定造訪的古建築,他經常到中山堂一樓理髮,這也是與林老師一生相關的歷史淵源!我們今天緬懷斯人風範,自然要親近這些古蹟。

李乾朗教授談起林衡道的生平,十足精彩人生。林衡道民國四年出生在日本,當時他父親林熊祥在日本留學,不久到中國福州市,住在三坊七巷的楊橋巷,由其祖母撫養,因此他能說一口標準的福州話,對福州的寺廟掌故也瞭若指掌。而福州傳統民居與寺廟常用的紅瓦白牆樸素無華的風格也深深地影響林老師,成為他的建築美感標準。在福州渡過童年,至八歲時返回臺灣,於日本求學及日後工作期間,他走過日本、大陸、美國各地,閱歷豐富。

雖然林衡道教授出身富豪之家,但他卻非常平易近人,並且一生投入臺灣民間文化藝術之研究,走訪全臺偏僻鄉鎮進行田野調查,大量蒐尋古蹟,著書推廣。林老師足跡所至,能馬上將所見的古蹟文物與歷史文獻互相映照,因此一般人研究台灣史是平面的,但林老師的講述是立體的,有實際的古城牆、古寺廟、古宅第、甚至古墓,可以印證,讓人感受深刻。林老師簡樸的穿著與巨大的皮鞋,手持一只環保提袋,成為他令人難忘的形象標記。

李乾朗教授更提到,林老師也接受國防部邀請在軍中「莒光日」電視課程中講述台灣歷史與古蹟,因此1980年代服兵役的「阿兵哥」沒有不認識他的。回顧起來,他洞察古蹟在先,對於台灣古蹟如數家珍,由於對臺灣古蹟之發掘、調查、研究與發揚具有多方面的貢獻,林衡道在世時即被尊稱為「古蹟仙」。現在年輕一代雖無緣追隨他看古蹟,卻可以攜手相約看古蹟,探索古蹟仙與台灣古蹟的文化風采!

此次古蹟導覽活動網路報名相當熱烈,目前僅剩現場報名名額10名,歡迎對文化資產保存有興趣之民眾於活動開始前30分鐘至臺博館服務台報名參加。

臺博館位於臺北市襄陽路2號(228和平紀念公園內),民眾如欲查詢活動詳情,可上國立臺灣博物館官網http://www.ntm.gov.tw/tw/education/activity_d.aspx?d=2088&no=33,或電洽(02)2382-2566查詢。

訊息來源:文化部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169720.aspx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