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科博館植物園展殼斗科及仙履蘭

中央社/ 2015.04.24 00:00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50424 18:12:39)品味植物園,感知臺灣寶!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即日起至7月12日(日),於植物園特展室及棚架區展出「櫟栗在木-臺灣殼斗科特展」。過去臺灣記錄約52種殼斗科植物,此次匯集31種樹苗及37種果實,科博館特別在樹苗旁、果實邊設置QRcode,讓觀眾可以「一掃知天下」,更配合特展推出一系列研習活動,除了能深入認識殼斗科植物外,還能動手製作獨一無二的葉子書,歡迎共襄盛舉!

科博館副研究員邱少婷表示,殼斗科是臺灣闊葉林非常重要的植物,原生殼斗科植物為臺灣木本植物第二大科,包括歷經冰河期的孑遺植物臺灣山毛櫸,世界僅約10種,不怕雪,且耐雪壓,但在全球暖化過程,此盤據山頂的孑遺夏綠林還有退路嗎?這也說明何以世界保育聯盟紅皮書將其列入易受害等級,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劃設其生育地為自然保留區。夏綠冬淒美的臺灣山毛櫸呈現四季不同景觀,還有栓皮櫟、槲樹、槲櫟、短柄枹櫟等會落葉種類,也是秋紅、黃、褐的大地彩繪家,其他展件都是常綠樹種,葉形由波緣大型的槲樹,到鋸齒邊緣小型的高山櫟、太魯閣櫟,呈現多樣性的櫟葉特色,展覽除了讓更多民眾認識殼斗科外,還加入自然生態及生活應用的趣味議題,讓大家吸取新知。

一進特展活體區,即可看到「槲櫟」,在臺灣自然史上二十世紀最後的採集記錄時間是1924年,而後近80年的時間沒有其蹤跡,直到近來才又在新竹新豐被楊國禎博士再發現,臺灣(新竹)是槲櫟分布的最南界,十分難得,這段「消失」的故事,也彰顯自然保育的重要性。

殼斗科果實稱為堅果,一向是松鼠和鳥類最喜歡的食物,堅果的一部分或全部,被稱為「殼斗」的構造托著或包起來,而殼斗就是由片片的木質化鱗片拼成的,每個種的殼斗造形都不一樣,極富變化,兼具趣味性、藝術性及學術性。堅果一向是多種生物的食物資源,糖炒栗子是大家最熟悉的,除此之外,殼斗科木材、樹皮、互利共生菌根的利用更是多元,包括酒業的橡木桶、軟木塞,橡木農具、烏剛櫟備長炭、青剛櫟段木椎茸、櫟根松露塊菌…等,本次特展一覽無遺。

科博館副館長周文豪表示,很榮幸與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實驗林管理處合作,辦理富有趣味及知識的殼斗科特展。配合特展有一系列展演活動,呈現橡實世界、櫟養眾生,介紹殼斗科植物葉與果、生活常識,奇特的櫟根仙環-大花草科奴草、橡樹癭蜂研究新知,還有專家講座介紹臺灣山毛櫸保育、殼斗科植物的鑑識、櫟林落不落葉的特色、與櫟互利共生的美味食用菌-塊菌(松露)、櫟實與黑熊-冬季的約定,相約有熊國,包含自然生態的體驗、生活運用的認知及最新相關科學研究的報導,展期也提供預約導覽,期待能引領民眾親近科學、了解自然互惠生活,歡迎民眾踴躍報名參加。

4月24日(五)至4月26日(日),在植物園熱帶雨林溫室同步推出「仙履蘭特展」,展出超過百盆的各類仙履蘭。臺灣仙履蘭協會為獎勵各類型仙履蘭培植育種,通常在單花品系與多花品系各評選出一株全場總冠軍。今年度評選出的單花品系總冠軍為:胡志明仙履蘭Paph. Ho Chi Minh ’Elim’。此花以越南的國父為名引起大家好奇,原來其親本為來自越南中南部的Paph.delenatii (俗稱越南美女),以及北越的Paph. vietnamense (俗稱越南人),因此育種者以胡志明為其名。科博館副研究員李勇毅表示,仙履蘭可從圓整度、長度、寬度、亮度、色澤等面向評析,上顎瓣更是鑑賞的關鍵之一,在這10年間,仙履蘭不斷改良,以胡志明仙履蘭為例,緊湊的植株開放著粉紅色碩大花朵。此授獎個體具備雙親的優點: 花徑大、花型極為圓整、色澤嬌粉且質地細緻具有光澤。

另一多花品系總冠軍為Paph. Wossner Black Wings ‘Shih Yueh’為臺灣所培育出的多花類品系銘花,為兩種多花類原生種Paph. rothschildianum (俗稱仙履蘭之王)與Paph. anitum(俗稱黑馬)的後裔。本授獎花融合了兩親本的優點,散發著Paph. anitum特殊的亮黑色澤與平整的花朵展度,此外亦結合了Paph. rothschildianum花朵橫徑大、花瓣橫向伸展度佳與明亮的色澤等優點。此授獎個體為同批實生苗個體之間的佼佼者,其植株栽培壯碩,雙花梗著8朵花,甚為壯觀。

訊息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