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17米康熙臺灣輿圖 動畫重現平埔族

民生@報/陳小凌 2015.03.30 00:00
圖說:17米「康熙臺灣輿圖」數位化展現。陳小凌/攝影。

【文/陳小凌】17米的國立臺灣博物館鎮館之寶「康熙臺灣輿圖」,居然結合數位科技,全幅動畫重現臺灣早期平埔族群生活風俗。今天揭幕的「樸埔風情-躍動的先民身影」特展,另結合國立故宮博物院藏《雍正臺灣輿圖》和《乾隆臺灣輿圖》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清乾隆中葉臺灣番界圖》等四幅臺灣全島圖,讓民眾認識及瞭解平埔族群的文化內涵。

臺博館長陳濟民表示:由於觀眾對於以符號所表現的古地圖有著距離感,因此臺博館特別製作長達17米的巨幅地圖動畫,繪製過程經由文史及動畫專家學者的協助,不僅依據文獻紀錄對人物造型加以考證,也透過自然科學的研究報告,對當時所處的生態環境作仔細的探究,以呈現約三百年前臺灣平原地帶的自然生態景觀,期望透過與地圖互動,讓觀眾得以親近文物及瞭解家鄉的歷史。

《康熙臺灣輿圖》為目前所知最早的單幅彩繪卷軸臺灣全島地圖,被喻為臺灣古地圖之最,圖中描繪了清初臺灣西部由南至北的地理與人文景觀,記載了近120個平埔原住民聚落,可說是當時臺灣社會文化生活的縮影,除了社名及地理分布外、屋舍型態、經濟活動、交通方式及當時的自然環境都有細緻的紀錄。

透過四幅輿圖上平埔聚落分佈情形的變遷,可見清領初期百年間平埔聚落空間分佈上的推移。在缺乏影像紀錄的年代,這些手繪、充滿生動圖繪紀錄的藏品,是瞭解平埔先民生活樣貌的重要物件。

特展並以「番社采風圖」中平埔族群的生活情境,摘取六個具原民文化特質的主題包含走標、迎接、牽手、織布、漁獵、豐收等,經文獻考證,重建畫師筆下的歷史場景,並展出織品配飾、漁獵用具及飲食器具等文物,引領民眾探索及體驗清初平埔原住民的生活身影。展期至8月30日。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