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蜷川幸雄8度挑戰哈姆雷特登台

民生@報/陳小凌 2015.03.24 00:00
圖說:「哈姆雷特」演員藤原龍也與製作。陳小凌/攝影。

【文/陳小凌】雖然今年80歲的日本導演蜷川幸雄因身體微恙,今天沒有來台,但他選擇第8度挑戰莎劇「哈姆雷特」,在2015台灣國際藝術節中,作為紀念自己80歲的禮物。

「一場病逼得我不得不思考餘生所剩的時間,人生不知何時會走到盡頭,只好在時候來前奮力做好能做的事。」1993年台北世界戲劇展,曾邀請蜷川幸雄首度來台,演出希臘悲劇「米狄亞」,他把日本歌舞伎、能劇與西方戲劇技巧,完美地融合在這個古希臘劇作中,東西方的交融與撞擊,讓台灣觀眾印象深刻;睽違22年,蜷川幸雄這次推「哈姆雷特」再度來台,並由以電影「死亡筆記本」走紅的日本演員藤原龍也擔綱演出。

1935年出身的蜷川幸雄,劇場作品數量等身,創作的速度完全不受年齡的限制,近年創作力更加豐沛,2014一整年,就有5部作品推出,不得不讓人佩服這位國際知名的大師源源不絕的創作能量。

即使已經是全球知名的導演,蜷川幸雄仍舊常常被問到為什麼要演莎士比亞的戲?他回答:「歐洲文化如何在亞洲人的認同下建構出全新戲劇?這是我執導《哈姆雷特》的野心。」以他來說,經典劇作如莎翁的劇,如果沒有新穎的元素,創新的想法注入其中,經典也會流於無趣。

蜷川在搬演莎士比亞這些經典劇作,甚至是希臘悲劇,他總會加入許多日本傳統元素,如歌舞伎的表演符號就常常出現當中,並配合精準的場面調度和聲光變化,讓東西方文化直接撞擊舞台,交融出蜷川幸雄獨特的劇場美學。

「《哈姆雷特》是齣很特別的戲劇,不管導過多少次,依然有言猶未盡之處,而那些未了的遺憾,往往讓我掛心。」這也就是蜷川幸雄挑戰這麼多次,也選擇這個劇本當作80歲的紀念之作原因。這一次的《哈姆雷特》,與設計朝倉攝把舞台變成明治時期的日本典型原鄉風景,「在這種建築物前上演,代表我們懷抱著整個日本近代來搬演《哈姆雷特》,希望觀眾能看到我們解讀戲劇的力量,還有戲劇本身的可能。」

以電影《死亡筆記本》、《大逃殺》、《神劍闖江湖》等知名的日本演員藤原龍也,為蜷川幸雄一手挖掘的演員,毫無任何舞台經驗的他,15歲就主演蜷川幸雄的《身毒丸》倫敦公演版,至此開啟了他演藝之路,並在2003年憑藉著蜷川幸雄執導的《哈姆雷特》,橫掃當年日本所有演技獎項,並被譽為「背負日本戲劇界未來30年希望的天才演員」。

「我認為哈姆雷特這個角色,即使面臨苦難卻依然在人生的旅程上前進,並且努力活在每個當下。」藤原龍也這樣形容哈姆雷特,並以人生中難度最高的作品看待此次的演出。「導演的要求非常嚴格,要我探究深入最深刻的感受,而他對自己的作品永元不會滿意,總覺得不完整,每天面對批評,一度讓我自己後悔為甚麼要接演這齣戲?」「當時年輕,才21歲,但導演對我說:現在不懂就放在心上,十年後你會瞭解我當初說的話。」

經過了12年的淬鍊,藤原龍也並不以之前成功的詮釋自滿,反而更在乎這次的演出是否能夠提出全新的詮釋。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