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整建記錄片給我的那些啟示

欣傳媒/ 2015.03.20 00:00
王進坤

建於1885年的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是荷蘭最大的博物館,百年來館藏的持續增加,使其內部空間經歷了許多改變,離目前最近的一次是在2003年荷蘭政府決定投入3.75億歐元,要將整個博物館重新整修翻新,其設定目標是要與羅浮宮平起平坐,原本預計在2008年就要完工開幕,卻因為諸多原因而一路延後,到了2013年的4月才重新開幕,而造成這近六年延宕的原因,也就是本部紀錄片所記錄的過程。

整部紀錄片中穿插採訪了與此次整修博物館息息相關,卻位在不同位置的人。包括館長、民運團體、建築師、室內設計師、館內策展人等,在片中可以觀察到他們所處的位置,決定了各自看待事情的角度,館長希望改造後新的博物館,能夠與歐洲一流美術館平起平坐甚至超越,當然背後的自信在於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的館藏非常雄厚,所以兩任館長都堅信只要空間更為舒適、典雅,不但能夠增加參觀人數,也能夠提升阿姆斯特丹甚至荷蘭的國際地位。不過阿姆斯特丹最大的交通工具,自行車民運團體看到的卻截然不同,雖然改造後的博物館門面更為氣派、動線更為簡潔,但是卻破壞了他們原有的自行車移動路徑,造成原有最大使用人的權力明顯受損,因此堅決提出抗議,不准進行工程,雖然看似荒謬最後卻得到了勝利(人民萬歲!)。而建築師、室內設計師的角色則最為有趣,他們對於能參與這個博物館翻新,應是倍感榮譽的,但建築師面臨的困境卻不是他能在建築專業上解決的問題,那就是人心靈層面的問題,是一種懷舊而不肯妥協適應的心態,因此再多的變通方案都不被接受而被打回票。室內設計師則面臨需要妥協於新館長對於室內展示空間的喜好,做好的空間被迫重新調整。館長、建築師VS.民運團體、室內設計師VS.館長,兩者都是權力對抗的關係,在歐洲社會較以人民為主的立場上,館長、建築師只能吃了民運團體的悶虧。而室內設計師則為了生存,也只能聽從館長的指示重新調整。但對小小筆者的我來說,最感到有趣的是策展人VS.精彩館藏,博物館中最重要的是藝術品?參觀民眾?經營者?周邊空間的生活者?這沒有答案,但是看著一幅幅精彩的作品,能否脫離倉庫雪藏靠的就是一群專業策展人的七嘴八舌討論,當然前面有專業的修復團隊,先幫它們齋戒沐浴更衣,來讓策展團隊遴選,完全皇帝選妃的概念,作品只能靜靜的佇立,等候被垂青的那一刻。最後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還是在2014年順利開館並且大獲好評,雖然聯通道路依然交雜,但卻濃濃的感受到當地的活力。除了這些關係的互動影響外,最令小小筆者感到敬佩且感動的是,在經歷這麼多激烈且尖銳的討論,彼此卻依然能靜心靜氣,不會拳打腳踢、口出惡言,雖然彼此兩造互相不解,但卻能遵從法院的指示,來一步一步的完成這件博物館的整修案。對小小筆者來說,看到這個過程,深感互信、互相尊重、建全具公信力的體制方是社會和諧的唯一道路。(的確,這個當結尾真的太「賽」了)

撰文/王進坤;圖片提供/佳映娛樂;編輯/何凭融(何熊貝)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