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成大教授從事跨國研究 擬出提昇跨領域合作品質策略

中央社/ 2015.03.16 00:00
成大教授從事跨國研究 擬出提昇跨領域合作品質策略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50316 13:39:08)不同的專業知識有不同的侷限,要設計出好產品,或解決多面向棘手問題,跨領域合作已是趨勢,然而,跨領域合作說易行難,其間的障礙與阻力非當事人可體會;成功大學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副教授劉世南與歐、美、新加坡等學術團體進行跨國際研究,從理論、實驗、訪談等全方面探討跨領域合作過程可能面臨的諸多問題,並提出決解方案等,該份研究務實、有助於降低跨領域合作的衝突與磨合期,提高合作成效,該份研究結論摘要已獲頗受美國政府重視的SPSSI(社會問題心理研究所)收錄。

跨不同知識領域的合作,可以激發創意,並可針對特別的議題提出完整解決問題的方向或方法,一般人多只見到跨領域合作的優勢,卻忽略跨領域合作所出現的障礙,以及難以突破的瓶頸,以致合作失敗或成果不如預期;劉世南副教授等跨國際研究團體,觀察、研究許多跨領域合作團隊的歷程,找出有助於跨領域合作品質的策略。

劉世南副教授指出,每個國家、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差異,不同文化連帶的也帶來不同思考模式,對於不同領域的知識,不妨以「不同文化」的概念來看待。從過去研究資料得知,不同知識領域的人,處理問題有不同的思考邏輯,科技人的態度是去控制不確定性,管理領域者的立場則是,盡可能蒐集參數,增加處理問題的彈性,去解決各式問題;亦即,不同領域者面對所要解決的問題,都會以各自的知識為中心出發。

為了證實此一論點,團隊做了有趣的實驗,對個別的工程師、商務人員等提出相同的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資料訊息,再透過動眼追蹤了解眼球的動向,發現他們多只注意與自身領域相關的資料、知識。

之後又安排設計、工程、管理學院等不同領域的學生組成創新創意實作團隊,透過問卷了解其對跨領域學習的動機並對照其專業領域的差異度,最後觀察實作的品質;經過分析發現,學習動機強者,即使專業領域差異性極大,最後團隊多能交出高品質的實作,成員之間也建立起革命情感,反之學習動機較低者,不論專業領域差異大或小,實作的成績多半平平,成員間向心力少,甚至可能因為磨合不順,而演變成相看兩厭。

了解到學生跨團隊合作的情形外,研究團隊又實際訪問法人所屬的研究機構、商業取向機構間的跨領域合作的情形,一樣也出現知識自我為中心的情形。

研究團隊經由實際了解個人、團隊等在跨領域合作過程中,所出現的知識自我中心現象,以及學習動機多寡對跨領域合作所帶來的不同效應,提出了促進跨領域合作品質的三大結論。

一、跨領域合作的前提,要能體認不同的知識領域,存在著不同的文化,以及其所形成的主觀性。

二、鼓勵跨領域的團隊成員,從不同領域人的身上,去學習拓寬自己的能力,以及持續成長的信念。

三、倡導跨領域學習的文化;包括增加不同領域背景者之間的情感、建立不同領域的學習橋樑、鼓勵跨領域創新。

訊息來源:成功大學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166765.aspx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