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Macbook 上手體驗:外觀炫 接口少 鍵盤糙 屏幕好

app01/TECH2IPO 2015.03.13 00:00
蘋果日前發布了一款新品 Macbook——你沒看錯,不是 Macbook Air,也不是 Macbook Pro,就是 Macbook。這是近十年來蘋果自淘汰塑料版 Macbook 筆記本后又一力作,雖然之前的 Macbook 可以看做是 MBA 和 MBP 的入門級替代版,但昨天發布的這款卻截然不同。Macbook 帶來了多個第一:它是蘋果第一款無風扇筆記本;是首款搭載英特爾 Broadwell 酷睿 M 超低功耗處理器的產品;并且配備視網膜屏。新款 Macbook 售價不菲,也不是 MBA 的替代品。在發布會上,我們有機會對這款產品進行試用,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體驗如何。外觀篇紙面數據華麗無比——Macbook 重 2 英鎊,最厚處僅 13 毫米。實際看來,它的確很小,與 11 寸的 MBA 最相似,卻有著更大、更好的屏幕。我從 11 寸 MAB 轉到 13 寸版本的主要原因就是前者的顯示效果過于局限,但是 Macbook 的大屏幕足以解決這個問題。正如蘋果所說的,為了打造如此輕量的產品,必須將邏輯元器件最小化。它甚至比最新款的 MBA 整合度更高(意味著可升級空間小)。所有的零件從 RAM、CPU 到 SSD 都是與底板焊接在一起——MBA 至少還可以拆開,換個硬盤。也就是說 Macbook 的配置永遠跟你買來時一樣,RAM 為固定不變的 8GB,SSD 有 256GB 和 512GB 兩個版本。Macbook 底板和屏幕都很結實,不會晃動也不會彎曲,大可放心地丟進包里,保持著蘋果一貫的高質量水準。要說與 MBA 和 MBP 相比較,Macbook 唯一沒有的就是 A 面中心閃亮的蘋果 Logo,可能是為了節省空間才舍棄了這一設計,取而代之的就是一個反光、光滑的 Logo,就像其他的蘋果設備一樣。Macbook 與 iPhone 和 iPad 有著相同的配色選擇:銀、深空灰以及金色。接口篇Macbook 上最富有爭議的一點莫過于接口的配置:一個必備的耳機孔以及一個 USB Type-C 接口,除此以外,再無其他。蘋果憑借著一系列的無線技術——AirPlay 和 AirDrop——來彌補接口上的不足,但這忽略了重度使用者使用筆記本的方式。誠然,Macbook 是便攜式設備,但是同樣,我也需要把它放在桌面上,連上電源,接上外圍設備,擴展更大的顯示器享受多屏樂趣。一個接口怎么夠?不管是好是壞,解決辦法更顯麻煩。在發布會上,蘋果展示了多種將 USB Type-C 接口分離成不同的,更加常規化接口的配件,它們也許是基于多種 Type C 協議設計的。其中一款配件將 USB Type-C 接口分離成 Type-C、HDMI 和 Type-A,分別用于充電、視頻輸出以及其他外設。另外一款則用 VGA 接口取代了 HDMI。這些僅僅是官方配件,但是我們可以肯定蘋果個第三方廠家之后會開發出更多用戶所需要的接口,如網線接口等。蘋果官方適配器售價 79 美元,希望第三方產品可以便宜一點。鍵盤、觸控板篇一旦筆記本輕薄化之后,可供鍵盤和觸控板調整的物理空間就不多。蘋果設計了兩種方案去解決這個問題。新款的「蝶式鍵盤」用起來并沒有常規鍵盤舒適,按鍵的面積和鍵盤的尺寸還不錯,但是鍵程和舒適度卻并不盡如人意。蘋果市場部高級副總裁菲爾·席勒(Phil Schiller)稱蝶式架構根除了 X 架構"按鍵松動"問題,蘋果自家的 MBA 和 MBP 包含在內。除了按鍵穩固以外,Macbook 的鍵盤使用體驗很怪,就像它們本不應該去按。短鍵程使得輸入體驗不佳,鍵面最高處與鍵盤的距離進一步縮小,改變了把手離開鍵面的感覺。當然,每個新鍵盤都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但是作為專職碼字的小編,對鍵盤尤其挑剔。在使用 Macbook 鍵盤的短短幾分鐘內,我們認為其輸入體驗并不如 MBA 和 MBP 的鍵盤,可能用上幾天之后,印象會有所改觀。下面我們重點來談談 Macbook 配備的壓感式觸控板。在追求輕薄化的道路上,蘋果并不是第一家使用這種觸控板的廠商——新思公司(Synaptics)很早就向其他廠商提供了 ForcePad,有些筆記本已經使用了這種觸控板,如惠普 Elitebook 1020。但是這些觸控板僅僅是平庸的、觸控靈敏的固定板子罷了,它們試圖取代傳統觸控板的觸感和聽感,最終卻貽笑大方,在惠普 1020 上,當你點擊觸控板的時候,它會假裝發出點擊的聲音。蘋果的「觸覺反饋」系統不僅僅是為了營銷產品。即使以很輕的力度按在觸控板上,你也能接受到振動反饋,并可通過相關軟件調節反饋力度。來自觸控板的反饋是實實在在的,加上了振動反饋的觸控板與傳統的觸控板在外觀上區別不大,唯一的不同就在于在新型觸控板的任何地方,都有著良好的手感。這款觸控板上搭載了一個蘋果稱之為「Force Click」的新功能。激活這個功能也很簡單,將指針移動到目標上面點擊,然后快速再次點擊并保持住,一個氣泡彈窗就可以用來做一些額外的工作——你可以在日期時間上長按設置約會,可以拖入維基百科搜索結果以及地圖。看起來這個功能很實用,展示起來也是很酷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體驗如何,還需要更多的時間去驗證。觸控板的面積尺寸不錯,蘋果官方稱其尺寸與 13 寸的 MBA 觸控板尺寸差不多。處理器、屏幕篇我們之前已經在幾款設備上見過酷睿 M 處理器——聯想 Yoga Pro3 以及前面提到過的惠普 Elite 1020。酷睿 M 仍然屬于 Broadwell 一代,與 2015 新款 MBA 和 13 寸視網膜屏 MBP 使用同一 CPU 架構,其雙核結構采用睿頻技術彌補基礎頻率較低的不足——蘋果使用的是 1.1GHz (2.4GHz Turbo) Core M-5Y31 和 1.2GHz (2.9GHz Turbo) Core M-5Y71 兩個版本,后者是酷睿 M 系列量產中速度最快的。我們手頭上需要相關的系統軟件去檢測這款筆記本是如何去調節 CPU 和 GPU 以降低功耗,這對玩游戲、視頻剪輯和 PS 很重要。在進行基礎工作時,電腦不會對處理器進行限制,這款過于簡化版本的酷睿 M 處理器的表現與 2012 年 MBA 使用的第三代酷睿 i5 和 i7 性能相仿。如果你有 2013 或 2015 年的 MBA,它們可以把 Macbook 比下去,2012 年的,至多打個平手。當然,有一個是這些 MBA 都沒有的,那就是視網膜屏——這款屏幕與配備視網膜屏的 MBP 和 5K 屏幕的 iMac 觀感一樣好。在 Macbook 12 寸的屏幕里,2304x1440 的分辨率 PPI 達到 226,與其他電腦處于同一水準。色彩表現和可視角度都很棒,遠勝過沒有視網膜屏幕的 MBA。要知道,英特爾第三代 HD 4000 GPU 直接驅動了 13 寸版本 MBP 的視網膜屏,所以英特爾的 CPU 目前足以發揮出這款屏幕的性能。在運行 OS X 過渡動畫的時候,我們感覺不到任何的遲滯和卡頓,當然,在上手之后我們還會做更多的測試。我們最大的問題在于這款 GPU 在同時驅動內置屏幕和擴展屏幕時的表現如何。新款 Macbook 4 月 10 號開賣,售價 1299 美元起,之后我們會給出更詳盡的測評。文章來源:Arstechnica,本文由 TECH2IPO/創見 陳剛編譯資料來源:tech2ipo創見原文刊載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