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萊比錫書展朗讀會 台灣作家亮相

中央社/ 2015.03.13 00:00
(中央社記者林琳柏林13日專電)以作家朗讀會為特色的萊比錫書展,今年首度有台灣作家在會場朗讀作品,並由德國專業主持人同時朗讀鍾文音、賀景濱和郝譽翔作品的德文翻譯,獲得不錯的迴響。

鍾文音、賀景濱和郝譽翔是在中華民國文化部104-106年度台德文學交流合作計畫下來到柏林文學學會駐村的第一批台灣作家。

負責執行計畫的財團法人台灣文創發展基金會特別聘請德國專業文學譯者翻譯他們的作品,並且安排在萊比錫書展推出試讀本及舉辦朗讀會。

台德文學交流合作計畫「聽見那島」的共同計畫主持人唐薇表示,從聘請德國專業文學譯者翻譯到12日在書展推出朗讀會,只有兩、3個月的時間。德國出版界的編輯、出版人,甚至文學批評家,對於頗能反映出作品屬性和風格的試譯本,都有正面的迴響。

另外,朗讀會邀請到德國編輯、曾擔任過演員的史魯特(Meike Schlueter)女士主持並朗讀德文翻譯,也生動地表達出作品的風格。史魯特表示,準備這場朗讀會,她花了不少時間很認真地研讀3位作家作品的譯作。

在朗讀會後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賀景濱表示,第一次參加萊比錫書展,德國人對書的熱情令他大開眼界。他相信,台北書展有許多可學習之處。德國觀眾們認真聆聽主持人朗讀德文翻譯,他個人從音調中感受到,作品比他自己呈現得更好。

郝譽翔說,朗讀會上自己唸一段作品,再由主持人唸德文譯作,是很有趣的對照,感覺很奇妙,因為用德語唸出是完全不同的韻律。她從觀眾臉上的表情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台灣也漸漸建立透過朗讀會介紹作品。萊比錫書展的朗讀會傳統值得在台灣推廣。

主辦單位選譯並在朗讀會上介紹的鍾文音作品是「骨肉」。作家說,中文最美的就是有許多雙關語,而這個作品就是從骨肉相連和骨肉分離的意象來意喻親子關係。在德文裡也有這樣的意喻。譯文有表達出中文的雙關語的連結。雖然這次選譯的是她的短文,非長篇,她認為:「作為接軌的第一次,用中文雙關的意象去接軌德文,是很美麗的開始。」

萊比錫自18世紀就是德國文學重鎮。每年3月舉行的書展最大的特色就是引起閱讀樂趣的「萊比錫閱讀」(Leipzig liest)朗讀會。12日至15日書展期間,在展場及萊比錫的圖書館、大學、書店和咖啡屋舉辦的朗讀會有3000多場,而且除了德文作家、也有其他語文的作家與作品的德文譯者,一同朗讀作品。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