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內照空間 郭思敏極簡冷調世界

民生@報/陳小凌 2015.03.09 00:00
圖說:郭思敏在作品前。陳小凌/攝影。

【文/陳小凌】極簡、不銹鋼体的冷調、理性,51歲的郭思敏學的是建築,讓她的雕塑邏輯思考延伸出的空間,透過流動的虛空相間,意圖透過光影穿梭的路徑,帶領觀者壓縮人身尺度,進入一個個巨大而幻化的場所;對郭思敏來說,她的雕塑就是一個自己想遁逃的世界。

郭思敏先畢業於美國加州藝術學院,而後取得耶魯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旅美期間曾有夜宿中西部國家公園的體驗,夜半醒來,銀色月光如畫,千百隻野兔吃草,超現實的畫面令她全然震撼;巨大的山谷、無垠的沙漠,不見邊際的鹽湖,大自然的攝受,讓她感受人類的「渺小」。也引發出她的「內照空間」。

她說:當我們極安靜時,我們不看見,只是「照見」沒有主從、輕重、有無的神祕空間。她將創作比為詩人寫詩:用最簡練的文字呈現最準確的想法。在她心目中,藝術應該提供觀者參與創造、誘發想像,他選擇抽象的形式,給予想像的留白,從而激發與作品對話。

選擇不鏽鋼以及鐵為素材,前者是最接近無色的銀色金屬;後者則最能表達時間感、表情豐富多變,好像自有生命。郭思敏透過生鏽、止鏽、刮磨、上烤漆等過程,常利用外部霧面與內部鏡面的處理,讓光線可以在內部折射。

除了喜歡保留金屬原色或鏽色,郭思敏也在部分作品外覆以紅、白、黃、黑等色的烤漆,她偏好原色的純粹與直接:白色讓人有石膏像的聯想,可以精確表達明暗對比;紅色為感情最濃烈的顏色;黃色則有自由的意象,自由也是她一向的追求精神。

在研讀建築學的期間,郭思敏對於柯比意以及安藤忠雄對光影的處理印象深刻,也強化她深受開放空間吸引,如沙漠、宇宙,「雖然(作品)是金屬做的,但我想像它們是處於無重力的狀態,可以在虛空中自由輕盈地翻轉」。因此她鼓勵觀眾自由探索作品方向,就像人不會一直站立,可能或躺或坐,藉此體會「形的本身就可以自證-自由;每一翻轉便揭露出另一向度的新天地。

郭思敏個展-「內照空間」在誠品畫廊發表,展期至4月5日。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