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纏花後繼無人 高齡阿嬤無私傳外人

中央社/ 2015.03.01 00:00
消失的女紅2(中央社記者龍珮寧台北1日電)走進纏花工藝之家,已逝謝陳愛玉照片在展視櫃上,傳統技藝是傳家寶,有感於後繼無人,90歲時無私地將「纏花」傳授給陳惠美。

原本從事皮革雕刻創作20多年的陳惠美,因友人親友婚禮而接觸到纏花,又稱為春仔花。看著這朵簪在新娘頭上帶有吉祥祝福之意的小花,用絲線繞出紅色的光亮感「真美」,做工又是如此細緻。

陳惠美看著這小紅花,心中也點燃對纏花的興趣及學習動機,進而找到「纏花」製作者「謝陳愛玉」,當時謝陳愛玉已高齡90歲,纏花在當時屬民間技藝,沒有開班授課;而傳統社會中,手工藝是傳家寶,不傳外人。

雖是如此,陳惠美仍主動向謝陳愛玉表示想要學習纏花並希望將纏花發揚光大。謝陳愛玉當時已有感纏花技藝沒落、無人傳繼這項將失去的台灣特有技藝,點頭答應教學。

感激愛玉阿嬤無私及傳承纏花的使命感,陳惠美在教學時,會先要求學生認識愛玉阿嬤,在每次展覽的文宣上也會提到愛玉阿嬤,走進台灣纏花工藝之家時,展視櫃上也放著愛玉阿嬤的照片,「飲水思源、莫忘本」。

對愛玉阿嬤的尊重,從基本功開始。陳惠美說,學纏花要先從剪紙開始,將紙片剪成半唇形,不論是要做花、葉子都是要從半唇形開始,弧度剪得好壞會影響纏繞功夫;剪紙也是愛玉阿嬤傳授的最基本技法。

用色從紅色,她說,「色彩會讓人心亂,玩色彩不適合初學者,需待紅線的基本功熟透且能掌握纏繞,找到自已的特質,依特質建立起屬於自我的風格,才能進階到創意及變化,因這已非手工藝,而是生活、文化及態度」。

教育傳承,愛玉阿嬤無私的將技藝傳授給陳惠美;陳惠美透過展覽及開班授課,讓民眾不僅認識纏花,也讓想要學習者有接觸機會,現今結合文創讓「花,非花」。

陳惠美從皮雕創作到纏花創作,過程中學習體會人生。她說,「藝術脫胎自生活,更回歸於日用」,創作與生活密不可分,纏花若停留在結婚嫁娶用途,那麼新娘頭上的那朵「春仔花」終將被遺忘,新生命自此開啟。

陳惠美在學習過程中,從傳統蛻變成符合現在人需求,「以有法變無法」,重新詮釋纏花,創作成具有實用性,又能呈現作品的纖細美感,作品不僅可自用、贈禮、也能成為藝術裝飾品中美的生活元素。

陳惠美投入纏花傳承,成立中華纏花藝術發展協會,也是無形文化資產纏花工藝(春仔花)登錄保存者,並成立「纏花(春仔花)」台灣工藝之家,週一至週六開放,地址是宜蘭縣五結鄉自強東路128號1樓。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